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人社部发文严厉打击招聘信息发布违法违规行为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8-22 来源: 江苏教育发布

  针对部分招聘网站、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违规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造成部分求职者上当受骗、严重损害求职者合法权益的问题,人社部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聘信息管理的通知》。

  通知明确,各地要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对互联网招聘平台实施集中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违反法律规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通知指出,各地要建立招聘信息发布情况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制度,确保招聘信息真实合法;建立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将招聘信息服务情况向社会公示;加强招聘信息管理;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增强行业自律。

  通知提出,各地要加强对招聘行为的管理;用人单位不得以招用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进行其他违法活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特别是互联网招聘平台要加强对招聘单位的资质认证和信息发布人员的实名认证,加强对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信息的保护。

  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就业政策解读;定期发布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名单;加强对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多渠道发布招聘欺诈典型案例和有关求职陷阱的专门提示,帮助劳动者增强防范识别能力和自身权益保护意识。

  通知强调,各地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人力资源市场监督;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向社会公开查处结果,对有多次投诉或不良评价的监管对象实施预警;建立舆情监督和应急处理机制,做好处理预案。

完善招聘信息管理制度

  《通知》要求

  各地建立招聘信息发布情况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制度,督促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确保招聘信息真实合法;

  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将招聘信息服务情况向社会公示;

  加强招聘信息管理,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加规范的招聘服务;

  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增强行业自律。

强化招聘各方责任

  《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对招聘行为的管理,强化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和招聘服务提供者的信息审查责任。

  用人单位

  发布招聘信息应真实有效,不得设置歧视性内容,不得以招用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进行其他违法活动。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特别是互联网招聘平台要履行信息发布审核义务,加强对招聘单位的资质认证和信息发布人员的实名认证,跟踪了解用人单位招聘进度和劳动者求职应聘情况,及时调查处理投诉意见并做好结果反馈,同时加强对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信息的保护。

严厉打击信息发布违法违规行为

  《通知》要求各地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对互联网招聘平台实施集中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发布虚假招聘广告、提供虚假招聘信息、扣押劳动者证件、以担保等名义收取押金财物、以招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职业中介等违法活动。

  对提供虚假招聘信息、为无合法证照的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中介服务情节严重的,要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违反法律规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加强对求职者的教育引导

  各地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就业政策解读,帮助求职者增强法律意识,知晓权益维护方式和渠道;

  定期发布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名单,引导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到合法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求职招聘;

  加强对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帮助他们了解正确的求职就业方法和途径;

  多渠道发布招聘欺诈典型案例和有关求职陷阱的专门提示,帮助劳动者增强防范识别能力和自身权益保护意识。

鼓励社会参与监督

  《通知》要求各地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人力资源市场监督,多途径获取违法违规行为线索;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向社会公开查处结果,对有多次投诉或不良评价的监管对象实施预警;建立舆情监督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做好处理预案。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