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今日要闻 > 正文

江苏省首次举办10个研究生暑期学校圆满结束(图)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9-28 来源: 江苏教育发布

  2017年暑期,省教育厅在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中,遴选10所高校承办了10个不同主题的研究生暑期学校已圆满结束。

  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旨在充分利用我省研究生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推动省内研究生培养单位、相关学科实现研究生培养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机制的形成,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纳卫星遥感与空间探测技术”研究生暑期学校

  本次暑期学校以“微纳卫星遥感与空间探测技术”为主题,邀请了我国航天工程学科领域的17位著名专家学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龚惠兴、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2位长江学者、3位卫星总设计师和1位特级试飞员),系统介绍航天工程领域研究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全国航天工程、卫星遥感与空间探测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2.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暨科研创新思维训练”研究生暑期学校

  暑期学校共聘请了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师为主体,同时包括公共卫生学院老师在内的共42位教师,其中国际专家2名,分呼吸、消化、循环、泌尿、内分泌与免疫、骨骼与神经等六大系统进行小班化授课。课程内容包括临床研究案例导读、临床技能培训、系统疾病核心内容讲解、临床实践、前沿讲座等5大内容,课程内容受到了学员的普遍欢迎。

  3.南京工业大学:“筑梦化工”研究生暑期学校

  暑期学校采取安全考试、特色课程、研讨沙龙、创新实验、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最终以结业答辩形式考核学员,共计60课时。暑期学校的创新举措包括:一、基于化工专业特殊性,为加强安全教育,采取安全考试方可继续进行学习;二、设计化工精品特色的课程,安排12位国际高水平教授授课--如陆小华、金万勤、邢卫红等;三、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形式强化授课效果,安排创新实验课程;四、注重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培养策略,激发创新潜质,安排学员前往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及工业园区实践参观;五、培养学员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答辩检验学习效果,创新考核形式。

  4.江苏师范大学:“青海支教”教师技能专训暑期学校

  7月20日至7月28日,江苏师范大学举办了江苏省“青海支教”教师技能专训暑期学校,暑期学校紧紧围绕“教师技能专训”这一主题,充分利用我校教育学这一省级优势学科,挖掘校内外优秀师资,采用课堂教学、学术沙龙、素质拓展等形式,暑期学校最后,还选拔出15名赴青海省支教的优秀研究生,并对他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集训,在暑期学校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课堂教学设计和授课技巧。

  5.河海大学:“港口、航道、海岸与海洋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

  授课内容涵盖河口海岸水动力学基础理论、海岸及海洋工程结构分析与模拟技术、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及其环境影响、通航水力学模拟技术与应用等领域的国际前沿以及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的关键技术。

  6.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法治发展研究”研究生暑期学校

  暑期学校从参与和关注“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法律实务部门、政府机关以及科研院所等机构中选聘研究学者和实务专家,开展了2场学术前沿讲座,7场专业课程,2场沙龙研讨,并组织学员前往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南京市仲裁委员会等产学研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

  7.江苏大学:“激光智能制造”研究生暑期学校

  暑期学校主题:激光智能制造。这是考虑到激光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的新趋势,是对“新工科”教育的一次积极回应。

  对应学科:机械类(含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工程等专业)

  8.南京邮电大学:“2017年江苏省大数据安全与挖掘”研究生暑期学校

  本次暑期学校教学内容前沿,分为大数据基础、大数据安全、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分布式计算、工业创新、学术交流等不同教学模块。教学形式多样,包含前沿讲座、专题讲座、特色专业课程、学术报告、实践能力培养、学员交流、文化交流等。29名国内外知名大数据专家为学员做了报告,其中省内专家26名,省外专家3名。

  9.苏州大学:“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生暑期学校

  本次暑期学校主题是“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创新”,主要对应学科是政治学和社会学。举办形式丰富多彩,主要包括特色专业课程--苏南城镇化机制与社会治理创新,以及3场前沿讲座、3场学术报告、4场学术沙龙、2场研究发布、2次文化交流活动等。

  10.扬州大学:“现代农业与作物科技”研究生暑期学校

  本期暑期学校以“现代农业与作物科技”为主题,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江苏省特聘教授2人等国内外作物科学领域知名学者和专家担任授课教师,为学员开设特色专业课程、前沿讲座、学术报告和技能培训;并开展研究生间的学术交流及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学员参观重点实验室和产学研基地,目的是让学员把握作物学的前沿与最新研究成果,建立与国内外同类学科、同行专家和学术前沿对接培训和交流平台。

  此次研究生暑期学校总体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主题突出。“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大数据安全与挖掘”“‘一带一路’法制发展”“筑梦化工”“海洋工程”“激光智能制造”“青海支教专训”“微纳卫星遥感与空间探测”“临床医学”“现代农业与作物科技”等十个主题都是各高校的优势学科、重点学科,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且部分学校是多个学院共同主办,实现了优势互补和省内优质资源的共享。

  二是参与广泛。此次研究生暑期学校共吸引了省内外共计1200多名研究生参与。其中近50%研究生是非主办学校本校研究生,超过20%是省外研究生,还有来自英国、日本、南非、加纳、孟加拉国等国家的海外研究生。邀请的授课专家来自美国罗格斯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澳大利亚亚格里菲斯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专家既有两院院士、国家千人、杰青、长江学者等学术专家,也有来自研究所和企业的的产业教授、技术主管、卫星总设计师、特级试飞员等行业专家。

  三是形式多样。暑期学校以特色课程、前沿讲座、学术报告和技能培训为主要形式,并组织学员参观校史馆、重点实验室和产学研基地,开展研究生间的学术沙龙、文化交流和素质拓展活动,并在企业开设工程实践课以及组织创意设计大赛。

  省学位办通过对10个暑期学校学员的问卷调查统计,学生普遍反映在暑期学校聆听了多场学术和科研盛宴,拓宽了视野,增强了沟通,收获满满。问卷结果后期还将反馈给举办高校,以便高校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持续改进。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