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王琼
特色小镇的建设路径什么样?高校如何助力特色小镇建设?12月20日,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住建厅联合举办首届江苏省MBA“特色小镇”案例大赛获奖成果交流会暨“高等教育助力特色小镇建设”研讨会。会上,专家学者、工商管理硕士、特色小镇负责人等齐聚一堂,深入探讨高校助力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路和想法,释放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创造力。
MBA案例大赛聚焦特色小镇
今年11月10日至12日,首届MBA案例大赛在河海大学举行。大赛以“服务江苏发展、共育工商英才”为宗旨,以“特色小镇”为主题,来自全省16所高校的23支代表队通过深入特色小镇实地调研、撰写案例报告、完成分析方案等方式,深刻解析了特色小镇建设的典型模式、发展瓶颈。
夺得大赛唯一特等奖的是扬州大学MBA团队,该团队的参赛案例是《头桥医械特色小镇:创新生态融合区的探索之路》,探讨传统产业镇如何实现向特色小镇转型发展。经过多次深入头桥镇实地调研,该团队撰写了近1.5万字的调研报告,为江苏乃至全国众多传统产业小镇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苏州大学MBA团队对苏绣文化的再生提出了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南京大学MBA团队为未来网络小镇量身定制了4种发展战略;南京工业大学MBA团队为高淳国瓷小镇设计了精准定位、拓宽范畴、合理规划、多元筹资的转型路径……各参赛团队通过关注和探讨特色小镇建设的深层次发展问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特色小镇建设需要高校助力
大赛期间,23个参赛团队选取的特色小镇案例既有涉及新金融领域的东沙湖基金小镇,又有涉及新技术领域的数梦小镇、太湖影视小镇等。“这不仅体现了我省研究生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和创新驱动作用,也体现了广大研究生善于创新、努力贡献江苏‘两聚一高’实践的进取精神。”省教育厅副厅长洪流说。
2013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江苏团审议时,明确要求江苏要落实好三项任务,其中一项就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2015年12月底,总书记就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做专门指示。他指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省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李君良介绍,2016年省政府印发《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明确江苏特色小镇是聚焦特色优势产业、集聚高端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非镇非区”创新创业平台。今年5月,我省公布首批25家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目前正组织第二批创建申报工作。“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智能化发展趋势和全球化进程,都需要高校提供先进的思想、技术和人才,发挥更大的支撑引领作用。”李君良表示。
坐落于常州高新区龙虎塘街道的“智能传感小镇”,今年5月入选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该街道党工委书记陶文忠坦言,智能传感器行业的技术门槛很高,小镇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各方面专家团队给以方向性指导,“希望高校在产业规划、传感器人才和小镇产业管理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
小镇建设凸显高校应有价值
研讨会上,特色小镇代表们纷纷向高校抛出了橄榄枝,希望小镇建设能得到更多高校支持。高校代表们也就如何为特色小镇建设建言献策,让大家看到了高校助力特色小镇建设的潜力。
特色小镇建设是践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的有效路径。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高等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要将助力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服务江苏‘两聚一高’新实践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依托特色与优势,构建高端新型智库,加大人才智力和科技创新支撑。”河海大学校长徐辉建议,在助力特色小镇建设时,高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科教优势,一方面可以安排科技人才到特色小镇挂职,另一方面可以为特色小镇建设引入优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