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两会聚焦 > 访谈 > 正文

访朱永新:深化教育改革也需要供给侧改革发力

作者:余 闯 发布时间:2016-03-03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资料图片)

  教育改革也要供给侧发力——访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2014年,中国留学生境外消费接近2000亿元。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在美接受基础教育的中国留学生增长了23.5%,接受高中教育的增长了50%,留学低龄化趋势日趋显著。”我国高端教育需求外溢严重的现象,让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看到了教育领域存在的群众需求和有效供给之间的脱节。

  今年全国两会上,民进中央将提交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案。“缺乏有效供给带来的教育需求矛盾,使得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得颇为紧迫。”朱永新坦言,供给侧改革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事,也是教育领域的事。

  2014年,我国中职教育招生比例低于44%。很多中职学校招生困难,一部分学校已无法运转,大量资源闲置。与此同时,我国数以亿计的进城务工人员,却不能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切实提高自身收入水平。

  “中职学校招生难,又无法吸引有学习需求的农民工走进校门,原因在于当前针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效果不佳,用人单位和农民工都缺乏积极性。”朱永新说。

  “我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有加强和改进的余地,有优化教育供给的必要性。”朱永新说,化解当前存在的教育供需矛盾,应通过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改变单一结构供给,形成丰富、多元、可选择的供给侧结构,从而为群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

  朱永新建议,创新和扩大教育服务多样化供给。一是消除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的“门槛”,放宽对民办教育办学层次和办学硬件的限制,进一步保护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二是提升民办学校和教育的服务质量与效率,鼓励其成为选择性教育的主要提供方。三是推动教育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探索开发各类“互联网+教育+相关行业”产业,培育教育市场新热点。四是以“双创”为契机,鼓励教育创业投资,促进创业创新型教育企业快速成长。在确保教育公益性属性前提下,允许各类资金投入教育领域,探索混合所有制,促进市场更有效配置资源。

  针对当前主流的全日制学制、学术型教育与“打工族”需求无法对接的现状,朱永新建议,应创新职业教育提供方式,可以由职业院校在各个工业园区等进城务工人员相对集中区域开设集中教学点,采用夜校或周末教学的方式进行职业培训。

  朱永新还建议,强化政府服务与监督责任,突破部门局限,建立覆盖全社会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网络;坚持放管结合,简化教育行业审批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用改革促进教育供给结构优化,实现从‘需求侧拉动’到‘供给侧推动’的转变。”朱永新说。(记者 余闯)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