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美德学生 > 高校 > 正文

王圣萍:携笔从戎尽义务 勇于实践展风采

——盐城工学院王圣萍同学先进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他是一位携笔从戎、屡获嘉奖的退役士兵,他是一位临危不惧、冒死救援的救火英雄,他是一位的善于思考、刻苦钻研的有志青年,他是一位感恩社会、热心公益的盐城好人,他就是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Z土木121班大学生党员——王圣萍。

  携笔从戎 投身军营

  参军入伍是每名适龄青年应尽的义务,是每个热血男儿应有的志向,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作为预备党员的王圣萍同学在大学专科三年级时毅然携笔从戎。在人民武装部分配兵员的时候,他主动申请到远一点、苦一点,更接近实战的地方去锻炼。最终,他被分配到福建对台最前线应急机动作战部队——陆军第31军。三年里他从战士、驾驶员、文书、钳工到后勤营房建设监理,经过部队的摔打和磨练,曾经的青涩与迷茫已化作如今的成熟与坚定,曾经的“天之骄子”也已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士。王圣萍因表现优秀,在部队期间荣立 “优秀新兵”一次、“优秀士兵”两次。

  危急关头 挺身而出

  2015年3月28号下午4:10,一辆载有30多位乘客的客车在徐淮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驶,车子左后轮刹车突然抱死,轮毂长时间摩擦起热引起轮胎燃烧,车厢内顿时冒出大股刺鼻的浓烟,随时都有起火的可能。当客车在紧急车道停稳后,作为乘客的王圣萍临危不乱,主动协助驾驶员组织乘客撤离客车,叮嘱大家下车后赶快撤离到高速栅栏外面。随后,他迅速地将安全警示牌摆到离客车上百米远的地方,拨打报警电话,帮助疏导交通。眼看降温的水快用完了,他又拿起车上的铁桶冲到高速栅栏外取水,给车胎降温。在随后赶来的交警徐州高速一大队、睢宁消防中队的联合救援下,车辆和乘客没有造成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4月2日,当驾驶员带着锦旗和感谢信专程到学校感谢时,大家才知道了他危险时刻、挺身而出的先进事迹。人民网、网易、搜狐网、江苏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作了专题报道,王圣萍同学被盐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评为2015年二季度“盐城好人”。

  创新创业 超越自我

  在学习上,王圣萍是一个爱钻研、爱琢磨的人。进校不久,他就主动参加了土木工程学院徐桂中博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吹填淤泥堆场颗粒分选特性及其机理研究》的研究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和另外几位同学从天津、泰州、盐城等多地找来各种淤泥进行实验。平时每天只要上完课,他就一头钻进实验室观察模拟环境下泥土颗粒的状态,收集各种数据,分析它们的特性。2015年整个暑假,他几乎每天在实验室工作达10多个小时。参与主持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1项、实验室开放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省级期刊学术论文2篇,参与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参与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3项。王圣萍平时学习勤奋刻苦,多次荣获一、二等奖学金,在2016年国家硕士研究生考试中,成绩名列专业前茅。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下,出生在徐州丰县农村的他和两位同学注册成立了“徐州小鸟依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实体店的网络推广,业务范围已覆盖山东、安徽、江苏等部分城市,并且于2015年11月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Q板挂牌上市,其主打的“同城天下”项目于2016年元月获历洪启先生近200万天使投资,在创业的路上初见成效。

  热心公益 服务社会

  生活中的王圣萍热心公益事业。在“2014年江苏好青年”、“省优秀志愿者”、“淮安好人”我校2005届土木工程学院校友秦棉杰的影响和感染下,王圣萍发起成立了土木工程学院“吐善沐心”青年志愿者公益组织,联合“盐城1+1”公益组织,开展帮困助学活动。2015年暑假,他们带领部分盐城地区的孤儿和留守儿童,参观了盐城海盐博物馆、泰山庙、新四军纪念馆、盐城工学院校园及土木工程学院学生手工建筑模型作品,给孩子们赠送了拓展思维、提高动手能力的智能玩具,并与孩子们建立了“一对一”的爱心对子,孩子们收获了知识也绽放了笑容。2015年圣诞节前夕,王圣萍组织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会分团委和大一年级班长,开展了“砼心筑梦,苹果义卖”活动,将苹果义卖所得的善款全部捐献给盐城市儿童福利院,将圣诞美好的祝福带给福利院的孩子们。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中共党员、班长、学院学生会主席兼学生分团委书记,王圣萍始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大家勤奋刻苦、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追求卓越,在他的积极谋划和组织下,土木工程学院在全校“大学第一课”、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冬季运动会等系列活动中屡获一、二等奖。由于表现突出,王圣萍连续两年被评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