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美德学生 > 无锡 > 正文

张智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5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电气工程系张智洋同学先进事迹 

  张智洋:男,199611月出生,共青团员,江苏江阴人,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电气工程系12电信大专班学生,班级团支部书记。自入学以来,张智洋同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为人诚恳,认真学习钻研业务技能,技能特长明显,成绩突出,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在班级同学中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曾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团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并在江苏省和无锡市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得金奖、银奖的好成绩。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20129月,张智洋进入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学习,他没有因为中考的失利,而颓靡不振,而是迅速摆正位置,及时进行角色转变。在加入12电信大专班这个大家庭之时,他便一心想着要有所作为,要为班级争光彩。他认真学习文化和技能专业课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关心集体发展。在老师的肯定和同学支持下,张智洋担任了班里的团支部书记。作为班干部,他积极做好老师的助手以身作则,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与同学互帮互助,共同探讨学习经验,做好传、帮、教活动,积极引导同学端正学习态度。同时,他认真履职,积极做好团员的发展工作,平时注意留心观察身边同学的优点,对条件成熟的同学积极鼓励和介绍其加入共青团。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班级的学习气氛浓了,班风正了。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他富有爱心,诚实守信,待人热心诚恳,对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同学他总能伸出援助之手。2013年张智洋同学因为学习优秀获得学校奖学金的资格,但是他听说有同学家庭条件困难且很优秀,便主动找到班主任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把奖学金给更需要的优秀同学吧!”他的做法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赞扬。他还是一位拾金不昧的好学生,201410月的一天,张智洋同学在校园内捡到一个钱包,看着里面有500多元现金,他没有心动,而是想到丢掉钱包的同学一定很着急,在寻找未果后,主动上交学校系部,最后归还失主。张智洋同学就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道德诚信之美,凝聚班级团队的向心力。2013年以来,张智洋同学多次被学校评为 “优秀团干部”和“优秀班干部”。 

  “有荣誉要争,有红旗要扛”。他有着强烈的荣誉感和不服输的劲头。入校后不久,他听说技能竞赛集训队是学校的品牌,不仅能学到一技之长,更能为学校争得荣誉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去报名参加。经过集训队的层层筛选,他有幸成为了单片机技能集训队的一员。由于刚刚接触技能操作,对单片机更是一窍不通,面对着密密麻麻的线路和繁琐的编程,一时感到无所适从,看着一起入队的同学有的已经打起退堂鼓,多少也产生了放弃的思想。既然自己选择了就不应轻易放弃,在指导老师细心教导和师兄们的鼓励和帮助下,张智洋同学不分白天黑夜,全身心投入,认真学习钻研,虚心向老师和师兄请教,与同学一起训练探讨。由于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张智洋同学一边通过操作训练提高自己技能水平,一边通过书本和网上查询了解掌握单片机理论知识,熟练操作装置流程。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努力,张智洋的技术操作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201310月,张智洋同学不慎跌伤了脚而无法走路,为了不影响参加无锡市技能大赛的训练,张智洋看着肿胀的脚,依然放弃请假休息。每天早上父母将其送到教室楼下,他总是撑着拐杖,独自单脚跳至三楼的实训室开始训练,一坐就是一天,如此往复持续了一个多月。由于他对学习的执着,对目标的明确,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难关迎刃而解,技能操作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升,第一次参赛就获得了无锡市中职组银奖。 

  经验的积累来自实践,成绩来自自身的努力。现在的张智洋同学已经是单片机技能集训队的骨干队员,他在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技能的同时,也在不断研究创新实用的单片机编程,帮助指导老师对新学员的指导培训,随着自身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刻苦的训练,他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有了许多创新,帮助集训队的整体水平更上一层。他在训练和比赛中思路越发清晰,沉着冷静应对,不断在省市比赛中取得好成绩。201512月在江苏省技能大赛单片机装调项目荣获高职组金牌。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张智洋同学在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项目的技能竞赛中屡获大奖: 

  201311月:无锡市技能大赛单片机装调项目中职组二等奖; 

  20141月: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技能联赛单片机装调项目二等奖; 

  201412月:无锡市技能大赛单片机装调项目中职组二等奖; 

  20153月:江苏省技能大赛单片机装调项目中职组二等奖; 

  201511月:无锡市技能大赛单片机装调项目高职组二等奖; 

  201512月:江苏省技能大赛单片机装调项目高职组一等奖。 

  他在享受着成功喜悦的同时,更多的是获得了知识和技能的营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展示了当代职校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神风貌。 

    

    

责任编辑:沈大雷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