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发展,学校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但我们的办学追求一直没变,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长鲁慧茹这样表示。
“愉快教育”:“活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1945年,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创办上海一师附小,将“活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不同于书本主义的“死教育”,“活教育”要求了解认识儿童,让儿童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做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一师附小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实验活动,包括“五年一贯制”“五级记分制”“国家第一个小学生守则”“红领巾月”“创造性游戏节”等。先进的理念,使一师附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排头兵。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师附小继承“活教育”思想,高举“愉快教育”大旗,开始教育整体性改革的新探索。
鲁慧茹校长是“愉快教育”改革的经历者、实践者、见证者。回忆过往,她如数家珍。
20世纪80年代,在时任校长倪谷音的带领下,学校针对当时学生负担较重的情况,开展了以“愉快教育”为主题的整体性教育改革。“愉快教育”不是“轻松教育”,目标是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当时,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上海“愉快教育”研讨会贺信中指出,“愉快教育”是我国教改实践的一种新探索,值得大力提倡。
20世纪90年代,“愉快教育”围绕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理念与实践进一步深化。其成功经验,不仅在全国得到大规模推广,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先后到学校参观考察。1998年,日本NHK电视台专程到一师附小拍摄“愉快教育”专题片,向全日本作了生动报道。
新世纪以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鲁校长适时提出了新思路,“愉快教育”要在课程改革上有所突破。由课堂进一步延伸到课程,向学生个性化学习生活设计、学习生涯设计发展,推动实现由“愉快教育”向“愉快学习”转变,由“关注教”向“关注学”转变。概括地说,就是“为学儿教,以学设教”,以课程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拓展型课程:学校文化积淀的新载体
“我们从小到大都受到家长无私的关爱与照顾,很难独立应付困难。我曾经看到同学被划破手指后因为不懂得简单的包扎止血而束手无策。”本学期,从小就有医生梦的泽辉,选择了《儿童自我保健与救护》拓展型课程。“最令我难忘的是毛巾包扎法。先把毛巾放到眉毛前,把头包起来,用毛巾的两只角在后脑勺打结固定,然后把另外两只角拉到下巴下,加系带打结固定。不一会儿,包扎就成功啦”,泽辉开心说到。
21世纪初,作为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实验校,一师附小在全市范围内先行进行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建设。它是以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特点和可利用资源,满足每一位学生学习需求的个性化课程开发活动。
从一开始的摸不着头脑,到如今的如火如荼,拓展型课程建设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拓展型课程建设是积淀学校文化的支撑与载体。在7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无论是“活教育”思想,还是“愉快教育”理念,学校的办学传统是将学生放在首位。新世纪,为进一步凸显这一文化传统,学校将拓展型课程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开设丰富多彩的拓展型课程,既是校园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学校文化继续保持特色、创新特色的突破口。
在一师附小的课改实践中,自主选择权是一项基本的教育权利。“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次问卷调查,学生们先提出自己想要的课程,然后教师认领课程”,“如果暂时缺人,就引进外援教师”。鲁校长认为,只要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就尽最大可能整合校内外的优质资源,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落在实处。
目前,一师附小的拓展型课程共有十大类综合模块,保证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之间的平衡。书法、象棋、游泳、民乐、STEM课程、3D打印、乐高、车模……只要学生想学,学校就尽可能开设。“去年,学校采用走班制,开设了72门拓展型课程。其中,小厨艺很受学生欢迎。在课堂上做好的烧麦,学生一定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品尝。这样一来,孩子很有成就感”,鲁校长说。除此之外,学校根据学生年级差异错位开设个性化课程,并且针对同一课程内容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每学年结束,学校设置为期一周的课程超市,将学生的课程作品放上货架。通过奖励券等代币方式,学生购买自己喜欢的作品。“如果课程没有成品,例如游泳等体育项目,就用平板电脑播放录像。”这样一来,拓展型课程既有了可靠的评价方式,也为下一年学生选择课程提供参考。
年段主题活动:仪式感助力快乐童年
“有一天,我长出了矫健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中展翅翱翔。有一天,我成了勇敢的跳伞运动员,从八千米的高空中一跃而下。有一天,我乘上了时光穿梭机,看见了未来神奇的世界……”韵好默默许下自己的梦想。
悦悦爸爸希望,女儿归来仍是少年:“有一天,悦悦说,手表定位使得十岁的她没了自己的隐私,我说,那只是儿童手表在保护着儿童,其实,我好想你永远带着这块手表,哪怕再过十年,你不再是儿童。”
……
十岁,是一个绚丽、纯真的年纪。在人生第一个整十岁生日之际,每一位三年级孩子都会收到一份生日礼物——《我十岁,我自信》成长记录手册。老师的祝福,父母的期许,自己的梦想,都将成为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在一师附小,每个年级段都有类似的主题活动项目,已形成完整的系列:一年级是“我入学,我快乐”,二年级是“我入队,我光荣”,三年级是“我十岁,我自信”,四年级是“我阳刚,我聪慧”,五年级是“我毕业,我感恩”。每个项目,都有大型的仪式活动,记录孩子们的成长历程。活动有主题、有计划、有个性,育人目标有了切实的实践载体。
每一年的岁末年初,学校都会为四年级孩子举行“阳光男孩,聪慧女孩”主题活动。大合唱、交际舞、京剧秀、乐器表演……节目精彩纷呈,堪称一师附小的春晚。很多家长不仅参加平时排练,还在演出当天请假观看,家校合作形成了良好氛围。家长们普遍认为,活动不仅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还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阳光、聪慧。
鲁校长评价说:“主题活动让孩子的成长更具有仪式感。灵动的是孩子才艺,互动的是师生情感,联动的是家校合作。炫彩于童年,快乐于成长。”
作为上海市首批实验性重点小学,一师附小多年的教育改革实践无疑是成功的。历史记住了这所学校的辉煌,也寄予了厚望。“学校的文化底色,将砥砺我们不断创新前行,努力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幸福的童年,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鲁校长期待着。
江苏 刘湉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