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2018年 > 2018全国两会 > 热议 > 正文

解决三点半难题,政策保障是关键

作者:荣华威 发布时间:2018-03-06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放学后下班前孩子去哪儿?下午三点半左右学校放学,而此时正忙于工作的家长们大多无暇照看,这个“时间差”让不少家庭头疼。3月3日下午,在今年第一场“部长通道”,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三点半放学”问题表示,各地应因地制宜“各走各路”,目前已有25个省制定了符合各省实际的解决方案。

  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充分发挥中小学校主渠道作用,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2017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两会教育界别联组会上谈到“三点半现象”,表示要争取尽快妥善解决这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到2018全国两会的第一场“部长通道”,陈部长再次发声“三点半现象”,着实说明三点半现象对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困扰。

  目前,25个省份根据各省实际提出了工作要求;12个省份开展了试点工作,摸索了一些比较可行的方法:像上海的中小学校放学后服务做到百分之百全覆盖;北京三点到五点期间是校后服务时间;南京的弹性离校;广西利用社区资源解决托管问题等。这些成功经验可以推广,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需要教育及相关部门提供政策保障,以解学校的后顾之忧。

  无疑,学校课后服务是解决“三点半难题”最好的归宿,家长放心,社会安心,教育主管部门省心。但担子一下子又压回到学校,会为学校老师增加很多额外负担。

  本来三点半学生放学离校后,学校老师紧张的神经可以松弛一下,老师可以安心备课,批改作业,充电学习,处理一些学生在校处理不了的问题。如果三点半到五点看护孩子,学生在校时间延长了,这段时间如果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等问题,责任怎么划分?老师的劳动时间加长了,负担加重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涉及的相应的费用成本怎么分担?相应的劳动法规问题怎样调解?这些都需要国家教育及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做保障,方能使学校教师宽心,心甘情愿做好课后服务工作。

  有了政策保障,如何落实呢?

  首先,三点半之后不是正常上课时间,学校老师不能借课后服务之名,行变相补课之实,更不允许变相收费。

  第二,课后服务内容除了看护学生完成课后作业之外,有条件的学校当以开展课外活动为主,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以课外阅读为主,以文艺活动、体育活动为辅,让学生在充裕宽松的氛围中以书为伴,以文化人,健康成长,为美好人生奠基。

  第三,课后服务老师可以科任老师看护为主,亦可辅之社会力量,对教育有热情、有情怀的家长或在体音美等方面有特长的人员,让教师工作张弛有度,身心愉悦,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第四,课后服务可实行“弹性离校”,学校和家长做好协商,以服务学生、方便家长为宗旨,解决好“三点半”这道难题。

  (作者荣华威,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责任编辑:周灵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