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一个原则:孩子进一步,大人就退一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19 来源: 最美教育人

      娃道·百家谈  第29篇 

  生活和教育,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让孩子从生活自理做起,逐步过渡到心理独立,才能让孩子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释放出自身的潜能。 

       昨天,闺蜜向我吐槽:养了6年孩子,真不知道自己是养对了还是养错了。 原来,前几天,她儿子幼儿园组织到郊区秋游,在外住宿一夜。没想到当天晚上,老师就要她把儿子领回家。理由竟是:儿子一直哭闹着要妈妈抱着睡觉。 看到儿子被“退货”,闺蜜满心委屈。 

  后来和老师详谈才知道,孩子在集体出游时问题多多:嫌书包太重不肯背,吃葡萄不会剥皮,不和小朋友一起收拾餐点垃圾,自己的水壶衣服丢三落四……闺蜜无法理解,在自己眼里,能歌善舞,读写算样样行的儿子,怎么就成了老师嘴里“能力奇差”的孩子了。 的确,闺蜜的儿子英语、钢琴、舞蹈、奥数,各种才艺傍身,成绩不俗。 而她奉行的理念就是:能帮孩子解决的事情一律不留给孩子做,决不能让孩子在学习上受到干扰。 每次看到我儿子帮忙打扫卫生,自己收拾屋子,她都要替我心疼。在她看来,孩子的时间、精力都耗在这些小事儿上了,学习怎么办? 不得不说,和闺蜜一样想法的父母不在少数。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 网上有这么一段视频:西安一家砂锅店里,4岁男孩看到父母忙碌的身影,主动帮忙收拾碗筷,还拿抹布把桌子擦干净。 虽然动作还不熟练,但他认真的样子让不少网友直呼“太懂事了”。的确,4岁的年纪可能很多孩子还被父母追着喂饭,但这个小男孩已经在耳濡目染中了解了参与劳动的价值。 哈佛格兰特研究结果表明: 我们所希望的孩子成功,并不是来自于多早学了多少单词、参加多少辅导班,反而是来自于“让他们从小做那些看似琐碎甚至没用的事情,而且越早开始越好”。 这样的琐事,最简单的就是做家务。  

  一份关于各国中小学生日均做家务的时间数据显示: 美国72分钟,韩国42分钟,法国36分钟,英国30分钟,而中国只有12分钟。 也许有的父母会说:“孩子学习已经够紧张了,哪里有时间去劳动? ”这其实是父母在潜意识里认为知识学习比做家务更重要。 甚至有的父母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和才能,任何家务都不让孩子做。 而在其他国家,孩子做家务是一门必修课。    

  在丹麦,每所小学都配备专门的教室,让孩子学习烹饪、房间整理等。 在德国,孩子从6岁开始就必须学会帮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到商店买东西。 在日本,学校开设了家政课程,凡是孩子可以胜任的,都交给孩子去做。 正是从卷起袖子做家务开始,孩子有了帮助父母分担、做事的机会,才能生发出孩子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和责任感。 

       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独立成长理论”中曾谈到: 谁若不能独立,就谈不上拥有自由。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教育有一个原则,孩子进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孩子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 孩子只有在生活中一点点累积,才能学会直面挑战,承受压力,与人合作,收拾残局。 这就叫成长。这才是父母真正负责任的教育。     

  来源:中国青少年教育

责任编辑:耿美琳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