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柔软又美丽的“惩罚”,播种爱的种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2-20 来源: 最美教育人

  娃道·百家谈 第62篇

  作为老师,你是不是有不知道怎么惩戒学生的烦恼?

  作为家长,你是不是既希望老师对孩子严格些,又不想让孩子太受委屈?

  那么,下面这位老师的惩戒方法,也许老师们可以借鉴、家长们也非常支持——

  同事是一个资深班主任,曾经进修过心理学,善于“攻心”术,他的每一届学生都对他心悦诚服。他还是一个十足的“玩主”——校园里的足球场上、乒乓球台旁、排球场上、羽毛球场上都有他灵活矫健的身影。我们都调侃他样样精通,毫不稀松,连同55岁年龄的皮肤也不松弛。他的学识修养和人格魅力更让人钦佩,学生们都亲切地喊他“老爷子”。

  有幸和他在高二开始搭班,他是班主任,我是语文老师。他考核学生既奖惩分明,又别出心裁。他对一个月扣满一定考核分的学生会毫不手软地进行惩罚,不过惩罚手段不是停课,也不是罚站,而是让学生平时节省几瓶饮料的钱去给班级买绿植。最初,一周下来有十来名学生需要在周末带绿植回校。学生们的心理是,反正你让我带我就带,但以后就不关我事了,把绿植随意丢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下。绿植兀自站立着,连水也没人浇,仿佛那绿植生来就是“替罪的羔羊”,替学生接受罚站。可是,“老爷子”的初衷不是这样的啊。

  “老爷子”说,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明白,必须为自己的过错“买单”。他希望学生带来绿植之后,对绿植负起责任来,用绿植提醒自己吸取教训,珍视未来的每一步。这样下去不行,“老爷子”决定开一次“我的绿植何去何从”的主题班会。

  “老爷子”在班会课上怜惜地将几盆奄奄一息的绿植搬上讲台,让学生们认领自己带来的那一盆,讨论思考这些绿植的命运为何如此“多舛”?“老爷子”语重心长地说,这些绿植原本是花房里的“姑娘”,却因为你们的过错而远离熟悉的花房,是不是可以让它们因为你的责任心、你的怜惜与照顾而活出“精气神”来,而不是奄奄一息,行将就木?“老爷子”的话很快引发了学生们的共鸣,大家纷纷认识到,一盆绿植,也是生命,也值得珍爱与尊重。课后,学生们开始着手将原本杂乱无章放置的绿植放在闲置的课桌上、窗台边、书架上和空调的顶上,就像四处播撒种子,帮它们寻找适合的位置,希望“种子”能够在适宜的“土壤”上摇曳生姿。

  后来,家中正在装修的学生让木工挑拣家中无用的木条,宽宽窄窄,参差错落地钉成一个多层的花架,周末带到学校里来,放在教室后的一角,枝叶舒展的红掌放在顶上,文竹摆在最边缘,多肉植物挤在中间,鹅掌楸、绿萝、吊兰夹杂其中……从凌乱到有花架子,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一切都“水到渠成”。

  阳光灿烂的午后,学生们都争着将绿植搬到教室的外面,仿佛自己也能够和它们一起进行“光合作用”,使校园成为空气清新的天然氧吧。从此,绿植不再是“弃婴”,而是他们悉心照料的“宝贝”。以往喧闹的课间也变得平静了,在平静中蕴蓄着勃勃生机。

  我最喜欢在课上,目光扫过墙角的花架,看吊兰的白花又开了三五朵,最热烈的红掌花期进入尾声,小小的多肉不仅仅肉多……最喜欢在课下,有意无意地转到花架旁,拿起喷水壶,给叶子和花上洒一点儿水,洗去灰尘,仔细打量颤颤巍巍、欲落不落的水珠,瞬间的快乐仿佛要飞起来,可以轻盈一整天。

  如今,高三了,教室换了,花架也搬了过来,上面的花又丰富了很多。这并不是因为被惩罚的人多了,而是有人喜欢从家里搬来一盆,或者路过花店,看到喜欢的花,就悄悄地买了来,放在班级的花架上。今天突然增加了一盆白色网纹草,说不定哪一天你没有注意到,又一盆挤满水培铜钱草的瓷钵立在了花丛中。

  绿植不用再担心自己会“香消玉殒”了,未来,在前方快乐地招手。你看,那盆鹤顶红的花苞开始悄悄地孕育起来,就像高三的学生们孕育着的梦想日渐清晰起来;文竹鲜嫩的枝条长势喜人,给它一个支点,就可以向上攀援,就像可爱的学生,充满青春的力量。

  教育,就是一个播种的过程。你种桃、种李、种春风,杂草就会悄然无声地遁隐。就像这柔软而美丽的“惩罚”,在学生的心灵中埋下梦想的种子、责任的意识,我们就可以和他们一起在风中期待,在雨中呼吸,在阳光下起舞。

  --------------------------------------------------------------------------------

  来源:2019年1月18日《江苏教育报》

  作者:陈友锋(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耿美琳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