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城常熟,提起王美卿,年龄稍大的人都知道,她不仅是热心助人的“和事佬”,更是当地知名的“老特级”、“老模范”。如今,83岁高龄的她,虽然已经退休,每天依旧离不开“劳模工作室”,放不下教师职业。她那平凡而又令人歆羡的人生经历,仿若多彩的经纬线,交织成一段段美好而永恒的回忆。
王美卿,1936年出生于上海, 1961年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本科毕业。1961年在常熟练塘小学、常熟师范学校任教,1962年9月在常熟石梅小学任教,196年12月9下放至常熟边远的农村任阳公社劳动,1971年9月再次回到石梅小学任教。
1980年、1982年、1984年获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1983年获全国先进儿童少年工作者奖章,1984年被评为江苏省小学特级教师,1979年、1983年、1989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1989年9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她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先后发表教育文章50多篇,影响颇大。1990年,她被省教委聘为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小学语文教材审查组审查委员,1991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聘为全国九年义务教育优秀电教教材评委,2000年至2007年任江苏省《小学语文课本实验研究》副主编。
在百年老校石梅的校园里,有一本大写的精神教科书,她便是将一生献给教育事业的王美卿老师。1998年她退休不退岗,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教育当成最大的乐趣。她成立“王美卿导师工作室”,担任常熟市教育局讲师团成员,受市教育局教研室邀请以及本地各兄弟学校的邀请,多次赴城乡学校送教上示范课、巡回作讲座,听讲人数达数千人。她受聘于实验小学、石梅小学、世茂实验小学、绿地实验小学以及全市的许多学校,常年奔波于各所学校,指导培养青年教师达数百人,至今有数十人先后被评为苏州市的语文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教坛新秀以及常熟市语文科带头人、常熟市名教师、常熟市教学能手、常熟市优秀班主任。如今,已是80多岁高龄的她,虽然满头银发,却依然精神矍铄,一点也没有闲着,依然笔耕不止,每年都有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她说,退休后的生活才是她梦想的启航。
石梅小学的老师们都记得:1996年,苏州教育局聘请王美卿老师为苏州外国语学校执行校长,她不计工资报酬,将学校颁给她的奖金,全部购买了数码相机、扫描仪、电风扇等设备,无偿捐给了石梅小学。1998年她从工资收入中拿出部分设立了“王美卿奖教金”,奖励石梅小学的优秀青年教师。2000年,她又掏出50多万元的工资收入,把自己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王美卿拼音盘”制成学具,捐赠学校给孩子们无偿使用。
“生是石梅人,死是石梅魂” ,这是王美卿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2017年8月,怀着对学校的深厚感情,她再次做出了一个异于常人的举动。她决定,倾尽毕生的积蓄,捐资60万元,设立“石梅小学爱心奖学金”,奖励“善心、善言、善行”方面堪称优秀、事迹生动典型的学生。她成为常熟财政局设立“爱心奖学金”财政专户的第一人,她又成为常熟市公证处为捐资奖学进行公证的第一人。她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要求学生做能自理、守规则的石梅娃。学校根据王老师的意愿,制定了《“爱心奖学金”奖励条例》,并将她的倡议纳入了为每个石梅孩子量身定制的《小院士成长护照》,以集“梅花印”,兑“梅花章”,评比小院士、颁发奖学金等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做更好的自己。
“倾囊捐赠”,爱心奖学成佳话。退休后的近20年间,她先后为学校累计捐款100多万元。100多万元,对于一个企业家而言,或许并不是什么大数目,但对王美卿来说,却几乎是她一生的积蓄。她住的是上世纪80年代学校提供的老房子,不足30平方米的面积,还是那个年代的摆设,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更没有一点时髦的装饰。她一身清贫,一生俭朴,持家能精打细算,生活能勤俭节约。她用最朴实的行动和最简朴的语言诠释着人民教师的含义,“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教好学生,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这是理所应当,微不足道的,是本分,不值得宣扬。”
2017年11月的一天,王美卿老师因劳累过度,昏迷后倒在地上不省人事,被学校老师发现及时送到医院。当她醒来后,病床边围着许许多的老师、家长和学生。也曾有人问过她,都这么大年龄了,为什么不在家颐养天年,还这么瞎折腾,图个啥?她会心一笑说:“石梅培养了我,石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石梅就是我的家,我只想在有生之年,能为石梅多做些有益的事情,能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多出一点力。”
“王美卿老师是一面石梅永不褪色的鲜亮旗帜,她以一颗纯粹、真挚、大善的赤子之心回馈石梅的培育之恩,为学校发展奉献了自己毕生的力量。”石梅小学顾丽芳校长这样评价她。
(常熟市石梅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