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女儿读小学后,经常会有老师在班级群里宣传一些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内容,如;家长陪同、亲子关系等。我也渐渐耳濡目染,对于家长在孩子学习中扮演的角色也熟知一二,家长如何通过身体力行引导孩子成长的方法途径也更为明确。于是,我在接到学校因疫情延长假期通知的当天,便调整好了心态,打算着手制定计划,准备着怎样与孩子一起度过这个“延长的假期生活”,虽打算着手准备,但在心里也暗暗打鼓,不知自己能否完成目标。
我给自己规定了三件必需做到的事,第一件:当孩子在学习时,克服一切困难,坚持陪读。孩子学完后,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我要适时鼓励孩子,勇于克服,必要时虚心请教,并和孩子一起查资料。第二件:充分理解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孩子一起做她喜欢的事,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质疑与发现。第三件:本着“民主、互助、尊重、理解”的家庭教育态度,处理好孩子学习及生活中的一切琐事。
计划制定好后,我便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中开始实施。从第一天直至现在,从未因任何事而中断计划。学习过程中,我经常看见女儿给自己制定小目标,并贴在书桌旁的墙上,我也向她那样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小目标,在延长时段里每天下午2:00-2:20的二十分钟时间练钢笔字,当女儿在学习时,我就在女儿旁边练钢笔字,俨然像个小学生,有时感觉自己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当她学习结束后,我便和她一起讨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就上网查,不懂的就到“名师课堂”里问。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方式,不会感到乏味吗?然而,事实是,在这样的生活学习中,处处都有小插曲,滋味妙不可言。这样的假期,在以前,从未有过,在与女儿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相互进步。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和女儿一起做“起泡胶”。女儿虽然是个五年级的学生,但还是喜欢玩它,她说把“起泡胶”放在手中握紧再松开,有种放松解压的感觉。那天女儿问我:“妈妈,我可以拿鸡蛋用吗?”我问她:“你要鸡蛋干什么?”她神秘地说:“有用呗!”我微笑着表示可以。
整个下午,我发现她没有像平时那样唱啊、蹦的,而是特别安静地在做些事。我忍不住走过去看看,疑惑地问:“你这是在做什么呀?”女儿这才抬起头说:“做了这么多次就是不成功,可我就是按照书上的方法做的呀?”噢,原来她是想做“起泡胶”。“你觉得是哪儿出了问题?”我问她。她摇着小脑袋,有些失落地说:“不知道呢。”我说:“那我们一起重新做一次,一起找找问题出在哪儿?”于是女儿一边做,我一边看,最后我发现了问题所在。“是不是与比例有关呢?”女儿恍然大悟,激动坏了:“真的吗?那妈妈知道怎么解决吗?”望向她那迫不及待、充满渴求的眼睛,我心中一阵涟漪,随即耐心地解释了怎样配比例的方法,女儿似乎明白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起泡胶”终于做成了!她开心地一跃而起,一把把我抱住激动地说:“谢谢妈妈!”从那以后,女儿把我当成了她的“好朋友”,有什么开心、有趣的事总会让我和她一起分享,有什么发现也会在第一时间跑过来告诉我,而我也因这些,感觉年轻了许多。
直至现在,我和女儿天天一起锻炼身体、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我们之间彼此鼓励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虽然做的不是最好,但要努力做得更好!”就这样,我们在这个特殊的寒假中成了最要好的朋友,最亲密的伙伴。
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老庄村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