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个平面内,平行的两条线是不会相交的。”这是数学中的奥秘。可我发现,平行线,也有相交的时候。
我的妈妈是一名幼儿园老师,一个心里装满了她们班孩子的幼儿园老师。“新冠疫情”期间,她和所有的老师一样,天天对着手机、电脑忙她的“空中课堂”,每天按时在班级群里发送学习的内容,关注家长们反馈的信息。我总觉得妈妈偏心,重视他们班的孩子而忽视我,每次提意见,她都说:“你长大了呀,自己有学习能力啦!我们每个人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向两条平行线一样,共同前进!”
妈妈的话似乎是有道理的。但最近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让她和我之间约定的“平行线”变成了“相交线”。故事得从我们最近的一次谈话说起:
“儿子,你说,幼儿园小朋友们每天都按推荐的内容学习,你觉得这些内容都是他们喜欢的吗?”我想了想,摇摇头。妈妈若有所思地看着我,轻轻地回应道:“对!妈妈也觉得用这样的方法教小朋友,并不太合适!”“那您打算怎么办呢?”“你能和我一起想办法,改变这种模式吗?”我昂起头,满口答应。妈妈的邀约让我非常兴奋:原来我也可以参与到妈妈的工作中,我也可以成为妈妈的小智囊,妈妈也有需要我的时候!我认真地聆听着妈妈的教育观:“儿童的主体性地位”“老师是支持、引导、合作的角色”“一日生活皆课程”……时不时,我也能在妈妈的“演说”中插上一两句出彩的建议。聊着聊着,我们俩似乎同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从屏幕上退下来,小朋友成为小主播,播报他们的生活、游戏及感兴趣的内容。
“老大难”问题解决了,可新的烦恼又冒出来了:大家都适应了老师“教”、孩子“学”的模式,怎么才能调动积极性,让小朋友从“幕后”走到“台前”呢?妈妈再一次把问题抛了出来。思考良久,我想到了解决方法:“妈妈,你看我怎么样?要不,我就贡献一下自己,让小朋友跟我这个小哥哥学?”妈妈笑逐颜开:“就等你这句话呢!”
这下我就忙开啦,准备内容、寻找家里合适的拍摄地点、准备教具、思考我的导入语言……此时的妈妈,就像一个专业的摄影师,架着手机对着我,捕捉我的精彩演绎。拍摄一次性成功,当视频传进妈妈班级群里时,效果真的超出了我的想象,弟弟妹妹们纷纷跟进,把疫情期间的“空中课堂”变成了“空中舞台”,把“停课不停学”变成了“停课不停玩”。看见弟弟妹妹们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妈妈笑了……
我妈妈,爱她班上的孩子,关注他们的成长和需求;我妈妈,也爱我,利用一切机会引发我思考、给我搭建锻炼的平台。原来,我和妈妈在一起,有时是两根“平行线”,有时是两根“相交线”。“平行线”是妈妈把我当作男子汉,锻炼我的独立能力;“相交线”是遇到难题时我与妈妈共同进退,在同一“战线”上一齐奋斗。
南京怡馨花园小学五(2)班 指导教师:陈彦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