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想像变成真实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3-25 来源:

  网络授课,在家学习,这似乎是我幻想过多次的,但当想像真的成真,好像也没有让人多么欣喜……

  首先到来的,是父母铺天盖地的叮嘱,让我总觉得是他们要上课。笔记记录了没?这个是重点吧,你知不知道?老师说的你听懂了没有?每个问题总要重复几遍,我有点厌烦了,虽说心里知道他们是为我操心,关心我的学习情况,但是似乎不会终止的话语,总是让我觉得他们认为我什么都不知道。
  其次,就是对待网课的态度了,虽说要把网课当成真正开学,但我心中并没有多重视,家里总有一种让人想懒散下来的气息,听课的时候总想要吃点什么,喝点什么,虽然也是把知识听进去了,家庭作业的题目也会做,但是我却无法肯定开学后又能否应用自如。
  再然后,是讲课的进度,网上授课进度比现实快很多,有些单词,语法,句子,中心甚至不会细说,每节课就像是硬生生地把知识囫囵吞下去,来不及消化,下一节课又开始了,我感觉自己学的不实,但课后却鲜有重新温习的时候。
  日子过的很快,一个星期很快就过去,时间不会停下来等我一点一点解决问题,每天都有新的课程,网络那边的老师也不可能为我放慢进度,所以,这些问题,只能靠自己的自控性快速解决。
  上课之前把桌子以及周围整理干净,既然容易被影响,那就让学习的地方不要出现能影响自己的东西,一天的课程结束后及时温习,消化知识,补全笔记……
  虽然不能立刻变成最好,但是我在改进,每天的学习都轻松很多,也没有了那种学的不扎实的感觉,空余时间背书或是阅读,上网课的日子似乎也还不错。
  而父母那边的唠叨呢,我发现,只要自己主动的做好一些事,他们也就不会天天在你身后叮嘱,说白了,一切的问题,都要靠自己正确的态度和行动去解决,才能有“拨云见日”的感觉吧。
  虽然跟想像中的网课仍有不同,但是有什么关系呢,想像和现实终归不可能完全一样的,也只有在现实中,你才需要靠自己去战胜一些事情,在现实中找到想像中的美好,才是最重要的。
  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从存在于想像中,到变成现实,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如何从想像中走出来,控制自己不沉浸在玩乐里,而是真正地去学习,用正确的态度去学习,让自己在这种时候,依然能提高自己。
  泰兴市济川中学   初二(3)班 程思涵

责任编辑:孙佳铭

当想像变成真实
发布时间:2020-03-25   
来       源:  

  网络授课,在家学习,这似乎是我幻想过多次的,但当想像真的成真,好像也没有让人多么欣喜……

  首先到来的,是父母铺天盖地的叮嘱,让我总觉得是他们要上课。笔记记录了没?这个是重点吧,你知不知道?老师说的你听懂了没有?每个问题总要重复几遍,我有点厌烦了,虽说心里知道他们是为我操心,关心我的学习情况,但是似乎不会终止的话语,总是让我觉得他们认为我什么都不知道。
  其次,就是对待网课的态度了,虽说要把网课当成真正开学,但我心中并没有多重视,家里总有一种让人想懒散下来的气息,听课的时候总想要吃点什么,喝点什么,虽然也是把知识听进去了,家庭作业的题目也会做,但是我却无法肯定开学后又能否应用自如。
  再然后,是讲课的进度,网上授课进度比现实快很多,有些单词,语法,句子,中心甚至不会细说,每节课就像是硬生生地把知识囫囵吞下去,来不及消化,下一节课又开始了,我感觉自己学的不实,但课后却鲜有重新温习的时候。
  日子过的很快,一个星期很快就过去,时间不会停下来等我一点一点解决问题,每天都有新的课程,网络那边的老师也不可能为我放慢进度,所以,这些问题,只能靠自己的自控性快速解决。
  上课之前把桌子以及周围整理干净,既然容易被影响,那就让学习的地方不要出现能影响自己的东西,一天的课程结束后及时温习,消化知识,补全笔记……
  虽然不能立刻变成最好,但是我在改进,每天的学习都轻松很多,也没有了那种学的不扎实的感觉,空余时间背书或是阅读,上网课的日子似乎也还不错。
  而父母那边的唠叨呢,我发现,只要自己主动的做好一些事,他们也就不会天天在你身后叮嘱,说白了,一切的问题,都要靠自己正确的态度和行动去解决,才能有“拨云见日”的感觉吧。
  虽然跟想像中的网课仍有不同,但是有什么关系呢,想像和现实终归不可能完全一样的,也只有在现实中,你才需要靠自己去战胜一些事情,在现实中找到想像中的美好,才是最重要的。
  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从存在于想像中,到变成现实,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如何从想像中走出来,控制自己不沉浸在玩乐里,而是真正地去学习,用正确的态度去学习,让自己在这种时候,依然能提高自己。
  泰兴市济川中学   初二(3)班 程思涵

责任编辑:孙佳铭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