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的苦心应对

作者:文泊月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先有朱永新先生“疫情面前,教育何为?”的首问,引发了我今天的再问:“疫情期间,家长何为?”封闭的日子不可虚度,我发现左邻右舍不少有心的家长,精心挑选家中书架上积累的好书陪孩子阅读。我们应该为这种苦难面前的苦心应对点赞!

  余秋雨认为,“为学生们选书,也就是为历史选择未来,为后代选择尊严。”余秋雨还对学生们说:“当你占有了一本书,这本书也占有了你,书有高下优劣,而你的生命不可重复。”经典和精品之书集中了智者对人

  性和自然的最深感悟,是岁月和空间的千锤百炼。家长和孩子在同一个屋顶下围绕着精心挑选的好书,获得共同的人文话语,实在是一件非常愉快而有益的亊。

  疫情期间,最充裕的是时间,最聪明的做法是陪伴孩子读书。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充满童心童趣、贴近生活、清新优美的文学作品应该成为阅读主力。在这期间,我陪伴着8岁小外孙每天都要复读一下的是唐诗宋词,新读的则是曹文轩主编的名家名作荟萃的《大语文》系列书,还有曹文轩文集中的《青铜葵花》等获奖作品。

  最值得一提的是《青铜葵花》的阅读。人说苦难是最深刻的教育,疫情背景下的孩子读《青铜葵花》会有怎样一种感受?《青铜葵花》中的小说人物鲜活灵动,叙事简洁流畅,意境高雅清远。作品写尽苦难,将苦难写得深刻;写尽美好,将美好写到极致;写尽大爱,将大爱写到充满生机和让人怀念。在中国文坛,曹文轩以“孤傲”的姿态,坚守着“永远的古典”,《青铜葵花》更是将这一风格演绎到淋漓尽致。曹文轩写出了人生的困苦与悲怆之情,但绝不沉溺于悲悲切切的氛围里,他让读者感受到即便在生命的低谷或是“绝境”当中,生命依然有它不屈与坚韧的一面,人性依然有它灿烂光辉的美质。

  说到“重读”唐诗宋词,因为“重复是学习之母”,因为唐诗宋词是文学中的文学、中国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唐诗是大唐盛世鼎盛繁荣的缩影,也代表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正如鲁迅先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至于宋词,有学者认为,宋词架构了宋史,用另一种语言讲述着那三百多年的繁华与落寞,或大气磅礴,或娓娓道来,或凄凉婉转。宋词之美,在于韵味悠长,回味无穷。

  “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众多有识之士有一个共识,读书乃是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只要翻开书本,便走进了他们的思想,触摸到他们的灵魂,感受到他们的睿智,可谓开卷有益。书中既有“生年不满百,常怀百岁忧”的家国情怀,又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温婉情致。读书的更高境界,是让人走进更宽广的所在,从而拥有一个更美好的人生。“学会读书”四个字意味深长,不仅是孩子的事,更是家长的亊。读书需要“会读”,家教需要“善教”,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于此可见。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疫情面前的苦心应对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先有朱永新先生“疫情面前,教育何为?”的首问,引发了我今天的再问:“疫情期间,家长何为?”封闭的日子不可虚度,我发现左邻右舍不少有心的家长,精心挑选家中书架上积累的好书陪孩子阅读。我们应该为这种苦难面前的苦心应对点赞!

  余秋雨认为,“为学生们选书,也就是为历史选择未来,为后代选择尊严。”余秋雨还对学生们说:“当你占有了一本书,这本书也占有了你,书有高下优劣,而你的生命不可重复。”经典和精品之书集中了智者对人

  性和自然的最深感悟,是岁月和空间的千锤百炼。家长和孩子在同一个屋顶下围绕着精心挑选的好书,获得共同的人文话语,实在是一件非常愉快而有益的亊。

  疫情期间,最充裕的是时间,最聪明的做法是陪伴孩子读书。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充满童心童趣、贴近生活、清新优美的文学作品应该成为阅读主力。在这期间,我陪伴着8岁小外孙每天都要复读一下的是唐诗宋词,新读的则是曹文轩主编的名家名作荟萃的《大语文》系列书,还有曹文轩文集中的《青铜葵花》等获奖作品。

  最值得一提的是《青铜葵花》的阅读。人说苦难是最深刻的教育,疫情背景下的孩子读《青铜葵花》会有怎样一种感受?《青铜葵花》中的小说人物鲜活灵动,叙事简洁流畅,意境高雅清远。作品写尽苦难,将苦难写得深刻;写尽美好,将美好写到极致;写尽大爱,将大爱写到充满生机和让人怀念。在中国文坛,曹文轩以“孤傲”的姿态,坚守着“永远的古典”,《青铜葵花》更是将这一风格演绎到淋漓尽致。曹文轩写出了人生的困苦与悲怆之情,但绝不沉溺于悲悲切切的氛围里,他让读者感受到即便在生命的低谷或是“绝境”当中,生命依然有它不屈与坚韧的一面,人性依然有它灿烂光辉的美质。

  说到“重读”唐诗宋词,因为“重复是学习之母”,因为唐诗宋词是文学中的文学、中国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唐诗是大唐盛世鼎盛繁荣的缩影,也代表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正如鲁迅先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至于宋词,有学者认为,宋词架构了宋史,用另一种语言讲述着那三百多年的繁华与落寞,或大气磅礴,或娓娓道来,或凄凉婉转。宋词之美,在于韵味悠长,回味无穷。

  “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众多有识之士有一个共识,读书乃是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只要翻开书本,便走进了他们的思想,触摸到他们的灵魂,感受到他们的睿智,可谓开卷有益。书中既有“生年不满百,常怀百岁忧”的家国情怀,又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温婉情致。读书的更高境界,是让人走进更宽广的所在,从而拥有一个更美好的人生。“学会读书”四个字意味深长,不仅是孩子的事,更是家长的亊。读书需要“会读”,家教需要“善教”,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于此可见。

责任编辑:周灵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