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奏响复学“心理乐章”三部曲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4-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我背着考研、论文和雅思的重担,本想着寒假先写完论文,可惜无序而混乱的状态伴随着疫情一直延续到了现在。马上要复学了,好像啥事也没完成,怀着焦虑,我加入了线上成长小组,第一次活动中,主持人学姐让我们画出时间规划圆,这样的前测很有意思,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不用胶着于未来怎样,努力用好现在的每一分钟便是好的……”欣怡(化名)是江苏大学大三的一名学生,近期她参加了“拥抱学习”朋辈互助线上心理成长小组,感觉收获颇丰。

  为做好复学后的心理适应,落实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逆境携行,你我同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江苏行”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文件的精神,疫情缓解的同时,江苏大学就开始按下“快进键”,陪伴全校师生奏响“调整节律、调整心情、调整认知” 复学“心理乐章”三部曲。

  通过“拥抱你我”人际成长小组、“拥抱睡眠”情绪关爱小组、“拥抱学习”学霸养成小组以及“一期学习”、“一次分享”、 “一笔记录”、“一个改变”四个“一”班级心理委员在线心理团体辅导、线上手语操等系列活动,依托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的优势,组织朋辈心理咨询师、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专兼职心理教师在线陪伴,分类别进行成长指导,调整复学前的节律。

  江苏大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心理育人作用,邀请大学生、学业导师、辅导员、学工副书记共同参与“咨询师面对面”线上心理辅导,用心理语言回答现实问题,探讨疫情期、疫情后的心理保健。开展“疫情期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危机干预”辅导员专题培训及“复学第一课”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征集与编制,针对青年学子接受力强、可塑性强、创造性强的特点,指导教师们将工作重点放在寻找积极资源的引导上,营造师生融合的积极氛围,培养健康心态。

  借助“3.20幸福心理教育周”宣传契机,号召进行充满温情和爱的“心灵手账”记录,整理纷繁思绪,提升自我觉察和认知;开展疫情期春季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问答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提高重视程度、呵护心理健康;开展“关注疫情,珍爱生命”线上交流会活动,借助疫情期的生命故事分享,以生命责任为载体,探寻生命意义,建立类我化的人生观和生命价值观。

  江苏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杨道建表示,心理帮助是一个过程,不是最终结果,我们的目标是期望通过帮助强化积极的行为,复原同学们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从无序和无助中走出的第一步,也是我们更快地适应复学后的生活最重要的一步。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大学奏响复学“心理乐章”三部曲
发布时间:2020-04-09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我背着考研、论文和雅思的重担,本想着寒假先写完论文,可惜无序而混乱的状态伴随着疫情一直延续到了现在。马上要复学了,好像啥事也没完成,怀着焦虑,我加入了线上成长小组,第一次活动中,主持人学姐让我们画出时间规划圆,这样的前测很有意思,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不用胶着于未来怎样,努力用好现在的每一分钟便是好的……”欣怡(化名)是江苏大学大三的一名学生,近期她参加了“拥抱学习”朋辈互助线上心理成长小组,感觉收获颇丰。

  为做好复学后的心理适应,落实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逆境携行,你我同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江苏行”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文件的精神,疫情缓解的同时,江苏大学就开始按下“快进键”,陪伴全校师生奏响“调整节律、调整心情、调整认知” 复学“心理乐章”三部曲。

  通过“拥抱你我”人际成长小组、“拥抱睡眠”情绪关爱小组、“拥抱学习”学霸养成小组以及“一期学习”、“一次分享”、 “一笔记录”、“一个改变”四个“一”班级心理委员在线心理团体辅导、线上手语操等系列活动,依托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的优势,组织朋辈心理咨询师、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专兼职心理教师在线陪伴,分类别进行成长指导,调整复学前的节律。

  江苏大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心理育人作用,邀请大学生、学业导师、辅导员、学工副书记共同参与“咨询师面对面”线上心理辅导,用心理语言回答现实问题,探讨疫情期、疫情后的心理保健。开展“疫情期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危机干预”辅导员专题培训及“复学第一课”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征集与编制,针对青年学子接受力强、可塑性强、创造性强的特点,指导教师们将工作重点放在寻找积极资源的引导上,营造师生融合的积极氛围,培养健康心态。

  借助“3.20幸福心理教育周”宣传契机,号召进行充满温情和爱的“心灵手账”记录,整理纷繁思绪,提升自我觉察和认知;开展疫情期春季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问答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提高重视程度、呵护心理健康;开展“关注疫情,珍爱生命”线上交流会活动,借助疫情期的生命故事分享,以生命责任为载体,探寻生命意义,建立类我化的人生观和生命价值观。

  江苏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杨道建表示,心理帮助是一个过程,不是最终结果,我们的目标是期望通过帮助强化积极的行为,复原同学们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从无序和无助中走出的第一步,也是我们更快地适应复学后的生活最重要的一步。

责任编辑:李月昭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