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心中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9-19 来源:《南京日报》
开学季,南京多所小学举行“开笔礼”仪式,通过朱砂点智、抽取志向签、击鼓明志等环节,体验中华传统文化,迈好入学第一步。
开笔添智,人生始立。古时,开笔礼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是一个非常隆重的典礼。每名学童必须跟着老师正衣冠、点朱砂、拜孔子,才能正式开始求学生涯,此即“破蒙”。过去很多年间,开笔礼曾消声觅迹,被舍弃和遗忘,但随着传统文化复苏,它逐渐回归人们的视线,回归校园。这样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对于孩子们领略国学魅力、激发学习兴趣、知书立志明理在心中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
也许有人疑惑,现代社会氛围下,开笔礼是否已不合时宜,成为不必要的繁礼冗节?的确,开笔礼重在造势与渲染,不过在文化传承中,相应的仪式感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仪式与仪式感,是人类文明进化产生的需求,它通过特定的时刻、特定的场合、庄重的仪式,来强化这件事的重要性,唤起人们的敬畏感和神圣感。古人将开笔列为四礼之一,正是因为它的重要性不亚于其他人生大事,需要郑重其事,不可轻忽。
试想下,六七岁的懵懂儿童,平淡无奇地迈入小学门槛,恐怕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还会继续懵懂下去。而一场隆重肃穆的开笔礼,可以给孩子们强烈的心理暗示:必须认真对待入学、开学这件事!从今天起,就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开笔礼告诉孩子们,中华文化是厚重、博大精深又充满魅力的。一场隆重的开笔礼,必将在孩子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让他们懂得尊师重道,然后在漫漫求知路上,渐渐明事理,养正气。
另一方面,开笔礼不只是仪式,也是载体。文化是什么?传统又是什么?在此之前,孩子们也许读过三字经、千字文,背过几句古诗和之乎者也,可文化于他们而言仍是概念化、不可捉摸的。开笔礼承载了汉服、孔子、毛笔等最具特色的传统元素符号,让孩子们知道文化不仅在书本里,也渗透在生活的衣食住行里。这对于他们认知、认同中华传统文化,涵养人格与精神,都大有裨益。当下社会,已高度信息化、数字化,各种外来文化百花齐放。因此,更需要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儿童心灵、塑造儿童思想品质,开笔礼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开笔礼的回归,也彰显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我们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信心,既包括对历史上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也包括对当代的内涵的认同和发展。开笔礼传承千年,历久弥新,是因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在儿童心里埋下一颗种子,也将为他们提供深沉、持久的成长动力。
编辑:李月昭
上一篇:晨间礼仪岗,微笑暖心间(图)
下一篇:小学“入学礼”开启梦想之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