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作者:圆斌 目永 发布时间:2016-07-14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采风】 

  清晨5点多,天刚蒙蒙亮,我便早早起床,赶到天安门广场。此时,广场上已经人头攒动。我和身边拥挤着的不同年龄、不同语言、甚至不同肤色的人一起,热切等待着国旗升起的庄严时刻来临。

  天安门坐落在首都北京的市中心,故宫的南侧,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皇城的大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里举行了开国大典,它由此成为现代中国的象征,并被设计入国徽。天安门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新中国的象征,成为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而天安门广场更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它占地面积44公顷,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是天安门前的一大景观。

  朝霞冉冉升起,天安门广场的观赏灯渐次熄灭。国旗升起的时刻即将来临。据介绍,天安门广场国旗的升降时间,是根据北京的日出日落时间确定的,具体时间由北京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专门计算的。早晨,当太阳的上部边缘与天安门广场所见地平线相平时,为升旗时间。日期不同,国旗的升降时间也有所差异。整个升旗仪式持续时间为2分零7秒钟。这个时间长度是北京地区太阳从地平线露头到离开地平线全过程所用的时间,国旗和太阳同时升起寓意着祖国欣欣向荣的一天开始,为国旗升起而演奏的国歌,演奏一遍只需要50秒,在国旗升起的时间内,国歌至少要演奏两遍。

  “国旗护卫队来啦”,忽然,人群中有人兴奋喊起来。踮脚远望,只见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官兵走出天安门城楼,走上金水桥,走向天安门广场国旗旗杆下。

  此时,所有观看升旗仪式的人们,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旗杆。随着一声“敬礼”,雄壮浑厚的国歌开始响起,回荡在广场上空,激荡在我们的心中。

  据导游介绍,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仪式是经北京市政府上报国务院批准后于1991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分为节日升旗仪式和平日升旗仪式。每年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和每月1日实施节日升旗仪式。节日升旗仪式由国旗护卫队38人、军乐团62人实施,行进时吹奏《歌唱祖国》,升旗时吹奏《国歌》。其他时间为平日升旗仪式。平日升旗仪式由国旗护卫队三十余人实施,升旗时播放《国歌》录音。降旗仪式由国旗护卫队单独执行。每日升(降)国旗时间以北京天文台提供的北京地区太阳升起和降落的时间为准。升旗仪式风雨无阻,只是每天时间略有调整。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一招一式也很有讲究,概括起来有“五绝”。一绝:升旗。每一次,到国歌的最后一个音符终止,都是2分07秒,国旗也准时到达30米高的旗杆顶端;二绝:护旗。国旗护卫队从金水桥行走到国旗杆基的围栏,走的正步是138步,落地都是同一个声音,丝毫不差;三绝:敬礼。随着一声“敬礼”的口令,升旗手按电钮,护卫队行持枪礼,军乐队奏国歌都是同一个节拍;四绝:礼毕。国旗升到旗杆顶端与“礼毕”口令,三十余名托半自动步枪的卫士齐刷刷把枪放下,都是同一时刻。五绝:收旗。国旗卫士们在降国旗时,练就了过硬的收旗动作,当国旗在2分07秒的时间内降到国旗杆底座时,一名卫士迅速用双手将国旗托住,而后另一名卫士将旗面均匀地打成折叠状,此动作精确在13把至15把之间。

  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高高飘扬。

  升旗仪式结束了,人们却意犹未尽,久久不肯离去……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和象征。正因我们心中充满对伟大祖国的爱,所以眼前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显得愈发神圣了。

 

  【看点】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社会科学类专题历史纪念馆,位于丰台区宛平城内,距市中心15公里,坐落在着名的卢沟桥东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国家“七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于198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五十周年)对外开放。馆内展出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这14年间的珍贵历史文物和照片达5000余件,以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有关遗物和文稿为主,其中有些文物已成孤品。馆藏抗日战争时期重要文献、书刊、档案、资料数千件。展览分为“综合厅”“日军暴行厅”“人民战争厅”和“抗日英烈厅”四部分,陈列形式采用巨幅照片、形象图表及现场复原等形式,利用文物及塑型结合的方法组成立体空间,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印象。是全国首批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迄今为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先后接待国内外观众1500余万人次。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西面的长安街延长线上,筹建于1958年。1959年3月12日,经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下简称军事博物馆)。毛泽东亲自题写馆名,1960年“八一”建军节正式对外开放。

  军事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历史博物馆,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陈列面积4万多平方米。大楼顶端的圆塔,托举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徽,它直径达6米,经周恩来总理特批500两黄金,采用鎏金工艺制成。高达4.9米的铜门,是用福建前线参战部队送来的炮弹壳熔铸而成的。正门上方悬挂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金字铜底巨匾。大门两侧竖立着陆海空三军战士和男女民兵两组英姿勃勃的汉白玉石雕。全馆有22个陈列厅、2个陈列广场。陈列厅沿所有展览场地绕行一周,长达12公里,其规模为国内外少有。军事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分为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基本陈列有土地革命战争馆、抗日战争馆、全国解放战争馆、抗美援朝战争馆、古代战争馆、近代战争馆、兵器馆、礼品馆等,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