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坪,中共中央军委礼堂
【采风】
来到王家坪的人往往带着一种民族的情怀;读懂王家坪,则需要一种历史的感悟。无论是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抑或是在热播的影视剧中,这个位于延安西北方4公里处的小村庄被提及的机会少之又少。但作为曾经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驻地,它在中华民族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性却毋庸置疑。如果说杨家岭是一杯浓郁的普洱茶,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热烈而浓重的气息,那王家坪就如一杯铁观音,沉静却愈发庄重,平和却更显尊贵。
到了延安,从延河大桥向西走20分钟,就到了王家坪旧址。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司令部(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领导同志和中央军委及八路军总部所属机关负责同志住过的地方。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在这里领导解放区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后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并为战胜其“重点进攻”作了充分的准备。
旧址分为南北两院,南为政治部,北为司令部。土墙黛瓦,房子依照那个年代最典型的当地风格而建,暮春的中午,阳光暖暖地照在院子里,平静而又安详。南院里最重要的建筑是军委礼堂,这是一座土木石结构的平瓦房,上部是青灰色砖块,下部是土黄色石块,抬头望向屋顶,天花板是木质结构。墙上挂着一些装裱起来的老照片,你可以看到朱德、周恩来与中外记者的合影,也可以看到毛泽东与美军观察员在一起的照片。黑白而模糊的影像散发出久远的年代气息。整个礼堂可容纳二百多人开会。
北院则分为前后两院,前院有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会议室,这是朱德经常召开重要会议的地方。1946年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也曾住在这里。在他的旧居,摆放着旧的桌椅,罩着白色床单的床,床边还有一排纸张泛黄的书籍。置身其中,总是让人禁不住去猜想这里曾经发生的点点滴滴。1946年,毛岸英从前苏联回国,在旧居门前的石桌边向父亲汇报了学习情况,毛泽东说:“你已经大学毕业了,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需要上大学——劳动大学,在那里你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院子里,有一张被放大了的照片,灰白影像中,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毛岸英并肩而站。毛岸英长身直立,眉宇间透着些许英气,些许坚毅;毛泽东一脸安详,眼里流露出慈爱与关切。1947年3月18日,胡宗南部队袭击延安,延安城里已能清楚地听到枪炮声。彭德怀几次催促毛泽东撤离,毛泽东却并不在意。下午,在隆隆的炮弹声中,他依然接见了从山西回援的西北野战军二纵司令员王震。直到周恩来再次请他动身,他才说:“好吧!吃罢饭再走!敌人要来就请他来吧!我们把窑洞打扫干净,桌椅放端正,茶壶茶杯摆整齐,告诉胡宗南,延安是我们的,我们还要回来的。”
王家坪的时代注定是不平凡的时代,在这里发生的事情总是把握着历史发展的脉络。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胜利结束,军委和总部在此举行了庆祝抗战胜利大会。1945年9月,朱德在军委会议室会见了苏军贝鲁诺索夫中校,并进行了会谈,之后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东北局,建立东北根据地,这次会谈也就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件鲜为人知的重大事件。1947年3月,中共中央成立西北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习仲勋任副政委。彭德怀带领西北野战军抓住战机,以少胜多,一连打胜了着名的青化砭战役、蟠龙战役、羊马河战役、沙家店战役等,经过七战七捷,共歼敌三万余人,粉碎了蒋介石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有力地配合了全国各战场的军事行动。为此,党中央、毛泽东对彭德怀的指挥才能和取得的辉煌战绩给予很高的评价,毛泽东挥笔重新写下了他初到陕北时对彭德怀同志的赞扬诗:“山高路远沟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在王家坪的北院里,一支由当地人组成的安塞腰鼓队正忘情地表演着。鲜红的腰鼓,雪白的头巾,清澈的嗓音,淳朴的陕北汉子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欢迎南来北往的游客,也告慰着心中永恒不灭的信仰。暮春的王家坪,绿意正浓。
延安宝塔山
【看点】
宝塔山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说起延安,这熟悉的语句总能勾起人们太多的关于这座红色圣地的回忆与向往。70余年前,这里曾是中华大地的红色心脏,流动着令人血脉贲张的骄傲和辉煌;70余年后,这里是一座交织着古朴与繁华的都市,每天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宝塔山,是一个符号,象征着延安曾经历的那段特殊岁月,也代表着人们心中永恒的怀念。
人们习惯地称延安的地形为“三山夹两河”,两河指延河、南川河;三山说的就是清凉山、凤凰山和宝塔山。进入延安城,朝东南方向望去,便可看见宝塔山巍峨耸立,灰黑色的宝塔,渗透出浓厚的岁月气息,轻轻地搭在山腰上。宝塔山旧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海拔1135.5米,是周围群山之冠。山上那座古塔始建于唐代,在宋代予以重修,到了金、明两代又再次修葺,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内有阶梯,可沿梯登临到塔顶。山下还留有多处摩崖刻字,其中又以范仲淹题刻的“嘉岭山”隶书最着名。
关于宝塔的来源,民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大唐天宝年间,肤施县(延安旧称)市井繁荣,不想来了两条恶龙,食人伤畜,危害人间。于是玉皇大帝命众神修建“镇邪塔”,九级塔身,中间放置一尊金人像,两条恶龙被其所缚,再也无法为所欲为,从此肤施县安享太平。另一说则是讲有只红毛犍牛下凡后滥伤无辜,伤人性命,黎民百姓只能逃荒要饭。一对兄妹为民除害,修塔镇牛,被塔压住头的红毛犍牛变成了卧牛山,横卧于延河与南川河交界处,与清凉山远远对望。
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这座古塔就此成为圣地的象征,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随之被“宝塔山”所代替。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塔山上现已建成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登山远眺,延安美景尽收眼底,便有了那句“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
【链接】
枣园
枣园,延安的又一个红色景点,景色秀丽,环境清幽。这里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离开延安朝西北行进8公里,这座美丽的小庄园便出现在了眼前。枣园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里成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园内有几幢“品”字形小洋房,山坡上散布着几十孔窑洞,果树与花草错落而生,相映成趣。
1943年,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等先后迁居枣园,这里便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毛泽东旧居在枣园东北半山坡,与张闻天、朱德旧居左右为邻,是一排五孔石窑洞。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就是由这里出发。此外,枣园还有周恩来旧居、刘少奇旧居、任弼时旧居、彭德怀旧居,书记处小礼堂旧址及社会部、作战研究室和机要室旧址等。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撤离延安枣园。
在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破坏,枣园也遭到严重损坏。1953年后,人民政府开始陆续依照原貌维修。现枣园旧址有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景点。1996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世纪之火”火炬传递活动采集“革命之火”火种的仪式在枣园隆重举行,现如今,它已经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