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烈士陵园“烈士墙”上的万名英烈(图)

作者:顾介铸 发布时间:2016-07-18 来源: 《新华日报》

泰州市烈士陵园“烈士墙”上镌刻万余英名

“革命烈士血,染红新中国”

抗战将士遗孀、百岁老人王志芳来到泰州市烈士陵园,凭吊抗日英烈

泰州市烈士陵园供图 转自《新华日报》

  江浙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泰州诞生,红十四军在泰州浴血奋战,陈毅在泰州开展统战工作,彪炳史册的黄桥战役、苏中七战七捷等在泰州打响,人民海军在泰州诞生,渡江战役在泰州扬起“东线第一帆”;中共江浙地区第一个农村独立支部创始人沈毅,“苏中刘胡兰”高凤英,特级英雄杨根思,国际主义战士郁建兴……这些在江苏革命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以及一大批著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都在泰州市烈士陵园得以生动再现。

  泰州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51年,原名江苏省泰州专区革命烈士祠,陵园内存有泰州市和原泰县、泰兴、靖江、兴化、江都、高邮、宝应、仪征、六合9县1万多名革命烈士名录,是江苏省内建馆时间最早、收录烈士名录最多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之一。1996年,地级泰州市成立后,更名为“泰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2015年5月又获批更名“泰州市烈士陵园”。目前,陵园中有照片的抗日烈士有76名,有姓名的抗日烈士达2800多名。去年8月,国务院公布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泰州市烈士陵园名列其中。

  “七一”前夕,记者走进泰州市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入云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塔名由陈毅元帅亲笔题写,遒劲有力。泰州市烈士陵园管理处副主任李昕介绍说,陈毅、粟裕1939年率新四军一部东进苏中,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陵园陈列馆第二展厅特辟“救亡图存”主题,再现了泰州军民英勇抗击日伪的战斗场景。在展厅入口处,左右两个塑像群以战火纷飞的激战场面为背景,生动反映了泰州人民“唱着黄桥烧饼歌”支前的场面。

  黄桥决战胜利后,英勇的新四军和泰州人民团结一心,与日伪进行了数百次战斗——在兴化,抗日军民在河道里打坝伏击日伪军;在车桥地区,新四军和泰州独立团采用攻击打援的战法伏击日伪军……展厅内的人造场景,还生动还原了新四军血战兴化时的惨烈与英勇。

  在陵园内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北侧,一面长22米、高4.5米的“烈士墙”格外引人注目。烈士墙主体部分,由105块黑金沙大理石组合而成,墙上镌刻着不同时期的10235名烈士英名。其中,有5位烈士入选全国《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包括:国民革命军陆军鲁苏皖边区游击第4纵队司令陈中柱,新四军第1师1旅兼苏中军区第3军分区泰州独立团政委徐克强,兴化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朱廉贻,新四军第1师兼苏中军区泰州独立团团长阮朝兴,新四军第1师3旅7团团长严昌荣。

  陈中柱将军1941年6月在与日寇的一场激战中壮烈殉国,头颅被日军割下后挂在树上示众。其妻王志芳闻讯后悲痛欲绝,领着幼女,拖着即将分娩的身体,走进日军司令部讨回丈夫的头颅,将丈夫身首缝合后,安葬在泰州西门外。今年4月3日,旅居澳大利亚、已是百岁老人的王志芳,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纪念馆、泰州市烈士陵园,深情追忆抗日英烈。一看到丈夫陈中柱的照片,王志芳不禁老泪纵横。

  慷慨英雄气,回荡天地间!在泰州这片英雄辈出的土地上,留下了陈毅、粟裕、谭震林、陈丕显、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足迹;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苏中区和苏北区党政军机关,“三野”渡江战役指挥部等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沙场,为民族解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1982年秋,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来泰州烈士陵园视察,亲笔题词:“革命烈士血,染红新中国”;1990年5月,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同志前往凭吊祭扫,挥毫题词:“缅怀革命先烈”。如今,泰州市烈士陵园以创建国家级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为目标,积极打造“革命故事宣讲团”和“栽花植树慰英灵”两个品牌。革命故事宣讲团自2012年9月成立以来,广泛深入到大中小学校、城乡社区、部队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巡回演讲活动,弘扬先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已开展大型宣讲活动100余场,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