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教育均衡 > 市县经验 > 常州 > 正文

常州教育资源均衡化 局小校牌再挂8块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17 来源: 中国江苏网

  两三年之内,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的“版图”将增至9校。届时,整个局小集团在校生将达2万多人。“局小现象”在全国全省教育系统备受关注。

  这9校分别是:局前街小学(本部)、中山路小学、华润小学、凤凰新城小学、朝阳小学、虹景小学、雕庄小学(天宁区)、龙城小学(新北区)、毓秀小学(戚区)。这些已经或正在加盟到局小集团旗下的成员,有的属老校吸纳,有的是全新创办;有的民办,有的公办;有的本区,有的跨区;有的新建,有的在建,有的正在规划;有的一体化办学,有的委托管理,有的联盟合作。

  局小集团的裂变式扩张,正是常州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均衡化、让全民共享的一个剪影。

  局小集团总校长李伟平出身农民子弟,对“读书改变命运”有着深切体会。他发自内心希望尽己所能让更多平民百姓的孩子受到良好教育,拥有同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和系列政策,为李伟平和局小集团实现理想铺平了道路。

  通过严谨细致的规划酝酿,局小的集团化工程进行得井井有条:

  龙城小学建成,成为局小第一个集团成员校,新北区孩子在家门口就上了“局小”;

  中山校区建成,与局小学区合二为一,原来阻于一条马路之隔的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跨进了“局小”;

  华润小学建成,华润小区的孩子不用择校也进了“局小”……

  在城市的东部、南部、北部,局小都布了点,成千上万普通百姓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

  与此同时,局小集团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机制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得到调整与加强;原有师资在更多更新的平台上得到锻炼,大批优秀教师涌现出来,带动了各校区教育教学品质提升,从而抬高了全集团师资和管理底部。集团各校区在统一理念、统一管理、传承局小文化的基础上,力求创新,个性发展,各自的造血功能也不断增强。

  局小集团化发展,得到百姓的认可:龙城小学第一年招生3个班,第五年增至8个班;华润小学第一年招生3个班,第二年增至7个班……

  令李伟平感触很深并且倍感欣慰的是:“常州的人文环境越来越好了!作为一校之长,各级教育行政对学校的控制越来越宽松,行政命令越来越少,校长被赋予很大的办学自主权,学校自主发展的空间由此越来越大。反过来,挑战增大,压力增强,逼着校长动脑筋,搞创造。”

  作为良好人文环境的受益者,局小也成为完善人文环境的助力者。

  李伟平描述自己的日常工作模式是“飞行办公”——整天奔波于各个校区之间。怪不得记者此次采访提前一周预约,才在中山校区“抓”到他。但李伟平从来不觉得苦,他动情地说:“支撑我的精神动力,是社会责任与历史担当。想想这么多孩子在我们的关怀下快乐成长,我个人多苦多累都值得。”

  钱月航

  放眼宏观:

  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近年来,我市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常人尚德蔚然成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卫生医疗便民高效,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民健身蓬勃开展。

  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13年底,全市7个地区高分通过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组的现场认定,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地级市”。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35个,较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并有效缓解了择校热。

  我市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到去年底,已全部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全市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2.8平方米。目前,活跃在全市各全民健身活动点的特色团队已有3000多支。全市登记的体育社团近500家,80%以上的群体活动都由体育社团组织承办。

  全市建成全民终身学习四级网络,建成15分钟市民学习圈,各街道都建有市民学校。全民学习周活动深入社区家庭,学习形式丰富多样。同时,不断加大文化场馆和设施投入,公共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美术馆向社会免费开放。每个街道都有综合性多功能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坚持长期向社区居民开放。

  我市还制定完善了市民文明守则等文明规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同时,鼓励市民见义勇为,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利益。以一加爱心社为代表的民间慈善组织深入人心,全市广泛开展经常性的社会捐助活动,特殊困难人群普遍得到救助。广大市民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推举好人好事,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多人荣列“中国好人榜”,全市形成了学习、崇尚、争当和关爱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