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发展“适合的教育”

作者:戴建坤 发布时间:2017-06-2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校长 戴建坤

  从根本上讲,“适合的教育”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化和精准性的表达,对“以人为本”进行了新的诠释。

  职业教育体现着终身教育理念,应为每个人搭建职业可持续发展的“立交桥”;职业教育体现着因材施教理念,应为每个人提供“适合的教育”。发展“适合的教育”第一要义就是教育必须既适合社会需求,又适合学生个体发展。一个社会既需要有一定数量的高端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特别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已成为职业学校必须主动积极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发展“适合的教育”,构建多样化发展桥梁

  作为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建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体系,明确“培养社会认可、企业欢迎、家长满意、学生自信的现代职业人”的培养目标,为不同学生的不同选择提供条件。学校切实遵循“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每个人的头顶都有一片云”的信念,与家长形成合力,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

  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我校积极构建适合多样化发展的教育环境,开辟多样化发展的新路径。比如,建设校企合作办班、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国际通用专业资格证书班、3+4中职本科衔接、3+3中高职衔接、五年一贯制高职、职业中专、对口单招、普职融通等多样化发展道路,同时组织五年一贯制学生参加“专转本”考试、职业中专学生参加注册入学等,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多元成长需求和社会多元化人才需求,达成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

  二、发展“适合的教育”,搭建个性化发展舞台

  发展“适合的教育”,还表现在大力培育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方面。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是每个学生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培育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是发展“适合的教育”题中之义。

  我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就业为宗旨,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大力弘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学生创业园、创客空间、创新发明协会、师生技能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以及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学校提供的这些平台,已成为学生彰显个性、锻炼才能、锤炼意志、陶冶情操的“大舞台”。

  三、发展“适合的教育”,创建一体化发展机制

  教育必须既适合社会需求,又适合学生个体发展。我们认为,发展“适合的教育”的内涵还不止于此,其对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和深刻影响。

  通过发展“适合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得到更多的尊重,学习和生活目标更明确,校园文明风尚和学习风气愈来愈好。社会对职业学校和职校生有了更全面客观的认识;企业争相冠名办班,学生成了“香饽饽”,实现了优质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领域捷报频传;学生升入本科、高职院校的人数逐年攀升。

  在发展“适合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人才培养观点,致力课程改革,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先后取得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卓越组织奖、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全国青少年发明宝钢奖金奖、江苏省政府首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摇篮奖、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等教育教学成果,师生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大赛中屡获殊荣。

责任编辑:李朋飞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