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0日)是教师节。
自从30年前设立教师节以来,每年的9月10日,教师、教育的话题必定成为整个国家的中心话题,也必定占据着媒体的重要位置。设立教师节,是为了向教师表达敬意。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表明,有师道,社会才有道行;师道有尊严,教育才有尊严;教育有尊严,国家才有尊严。无数事实业已证明,教育兴盛,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而教育兴盛,是国家真正兴盛的根本。此正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在中国最近30年的发展中,教育事业的超负荷贡献,是中国成功赶超世界强国的动力来源之一。30年来,全社会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由口惠到实至,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伴随着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发展。2012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首次达到了4%的“合法”标准。这一教育投入水平与世界其他国家横向相比虽然还不算高,但自我纵向相比已属历史性的进步。
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政府应该在教育、社保、医保以及国防、外交等公共领域担负起主要责任等认识,已经成为公众的普遍共识。因此,下一步,在中国经济总量已然坐二望一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应该归位、到位,负起政府所应担负的责任来,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解决国民教育权利平等问题,解决各种教育资源历史积累不足问题,解决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教育总体条件还不是很理想、教师特别是基层教师收入总体水平不高、办学条件标准不高、教育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把中国教育办好、办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尊师重教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尊师重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之一,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质之一。通过尊师而重教,通过重教而学识,通过学识而创新,通过创新而兴邦,这就是尊师重教传统光大在今日的意义所在。
在当代社会,尊师重教仍将在长时间内成为社会的价值取向,成为社会公认的基础价值。但是,确立这种价值,与“刷新”师道内容、清除师道“杂质”也毫不矛盾。这一点,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时也明白加以指出。他说:“这些年,媒体报道了个别老师道德败坏、贪赃枉法的事,对这些害群之马要清除出教师队伍,并依法进行惩处,对侵害学生的行为必须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