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最美幼儿教师 > 南通 > 正文

施林莉:守望的天空(图)

——南通市启东市滨海幼儿园施林莉老师先进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0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为了自己的梦想,人们总是宁愿一生守望,无论时有多长,路有多远,事有多沧桑。

  2001年师范刚毕业的施林莉老师怀着梦想走进了农村幼儿园,15年来她从青春少女到为人妻为人母,没有了少女时代的时尚追求,多了几分岁月沉淀的优雅、成熟,唯一不变的是她对幼教的爱。在幼教这片热土上,到处播撒着希望,到处洋溢着快乐,到处充满着梦想。虽然她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她的工作温暖了孩子稚嫩的心灵,照亮了孩子多彩的童年,从不奢望在孩子的记忆里有她永远的影子,但她相信岁月不会抹去她所付出的点点滴滴。

  坚定理想 热情工作

  刚毕业的她带着对幼教这片净土的向往与渴望,迫不及待地投身于幼儿园这个多彩的世界,但是这看似简单像游戏一样的工作,却是琐碎和复杂的,工作环境真的很吵,有破不完的案,打不完的”官司”,擦不完的鼻涕,系不完的鞋带。此时,她是超人,她既是教师,又是律师、保姆、玩伴,有时还扮演着警察、医生、环卫工、粉刷匠的角色,但久而久之,她喜欢上了自己这一多重的角色,因为她发现在孩子心中她就是实实在在的超人,是无所不能的,是孩子们的“偶像”,慢慢地由一开始的抱怨变成了满足,满足升华到热爱,于是她认真阅读幼教方面的文章,不错过园内的每一次学习,知道自己经验不足,虚心求教于老教师,用最新的幼教理念武装自己,充实自己,精心备课,因材施教,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幼儿,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她自己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教育能手”、“先进工作者”。

  关爱孩子 赢得信任

  她深知每一位孩子都是一本独特的书,要读懂他们,需要用理解和智慧来解读,需要用耐心、细心、关心来解读。她曾经就带过一个语言能力发展迟缓的孩子,也正是因为孩子的一句话“妈妈,我会想你的!”朴实的语言让她感动至今。因为孩子是单亲家庭,又是年迈的奶奶一人照顾,所以刚来园时不会说一句话,也许那时的她已是为人母,所以看到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更多的是感到心痛,于是她把更多的爱和耐心给了这个孩子,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这个孩子身上,就是希望他能如其他正常孩子一样能开心地生活,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孩子对她有了微笑,有了拥抱,到中班后终于开口说了一句“老师——妈妈”,感动得她热泪盈眶,甚至发烧感冒了也要坚持来园,奶奶告诉老师如果不去幼儿园,“妈妈”会想他的,她想这就是爱的延续,直至毕业那天,孩子搂着她抱头痛哭,“妈妈,我会想你的!”奶奶紧握着她的手,迟迟不愿放开,如今孩子已上小学了,双休日还时常来看望她,和她讲述自己的学习生活,她用她的爱收获着快乐与幸福。常常在每年年龄班交替时,听到“老师,您还带我的孩子吗?您那么了解我的孩子,孩子很喜欢你,您要带班带上去的呀!”听到这样的话语,她想往日的辛苦都值了,没有什么比信任更重要。

  致力钻研 大胆创新

  《老子》曾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因此她阅读大量的幼教书籍,积极参加园外培训,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学习和领会《纲要》和《指南》,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平时除了参加园里组织的业务学习以外,她还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学习专业知识,并取得了本科学历。在2013年,通过自身的努力跨入了公办教师的队伍,在这个人才济济的队伍中,她又成了新手,幸好加入了“市研修共同体”和“市游戏讨论组”,随时能得到专家和名师的引领和指导,也能有最新教育理念的支撑,为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大的便捷,执教的大班健康《我的运动计划》获“市优秀教学活动评比”的特等奖,并在“市健康学科基地活动”中进行了现场展示,执教的大班语言《猪也会飞》获“市优课比赛”的一等奖,并在“市级的名师送教活动中”进行了现场展示,执教的大班语言《胖嫂》获“市级好课评比”的一等奖,在“《指南》背景下的幼儿园语言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中作了现场展示,执教的大班科学《寻找声音》、大班数学《切蛋糕》、大班健康《健康的秘密》都获得了市级的二等奖,在“市级公办教师基本功等级考核中”获A级,撰写的论文《如何让幼儿主动地学》《农村娃 享资源 玩特色》,讲座《浅谈如何落实幼儿教学中的有效教学》获市级奖,评析《灵动的手影 智慧的展现》《探索中得提升 平实中求精彩》在案例评比中获市级的一、二等奖。

  回首这15年,感谢一直陪伴在她左右的孩子们,有了他们,让她收获了甜美与幸福,收获了纯真与享受。悠悠岁月,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无论时有多长,路有多远,她将一生守望。

责任编辑:李经纬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