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职教 筑梦匠心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束秀玉
束秀玉,女,出生于1969年9月,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硕士学位,农艺师、技师、副教授,是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一名优秀教师。27年来,她默默耕耘职教,在三尺讲台上讲出精彩,在产教融合中练精技能,成为全省 “金牌选手”、全国知名“金牌教练”。先后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模范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盐城市教学能手”“盐城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等荣誉称号,可谓是硕果累累,不忘初心,筑梦匠心。正如她自己所说:“教师肩负重担,一头担起义务,一头担当责任,要用自己的职业精神影响和培育两代人,争做一名问心无愧的好老师。”
爱生如子望成长,爱岗敬业是本职
“坏孩子、差学生”,这是职业学校学生常常被贴上的标签。他们大多来自农村,不仅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往往是来自单亲家庭多、留守少年多、不良习惯多,承担生活劳动体验的少,享受表扬奖励的成功喜悦少,学习乏动力、行为欠文明、未来少规划,专业兴趣不浓。身为班主任,束老师能像妈妈一样爱护着学生、守望着学生,慢慢地培育、耐心地等待成长。从学生入学初,就伴随左右,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使学生重拾信心。她心系学生成长,即使在女儿初三、高三期间,她也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早出晚归,还时常留校值宿,不因家庭和孩子而减轻一点点对学生的关爱之心。当看到带过的学生和自己的女儿一样阳光、快乐成长时,由衷地感到欣慰和开心。作为专业教师,始终以自己的阳光和拼搏精神,感染着她任教过的每一个学生,1992年正值孕期的她带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蚕茧收烘专业实习,为节约开支与学生同吃同住。白天挺着大肚子走村串户,一天下来腿、脚都肿了;晚上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处时,懂事的学生们总会心疼地端上热烫烫的水让她泡一泡脚,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学生们,她喜在心上,疲惫顿时烟消云散。在她爱农、敬业的潜移默化下培养出有思想、技能硬、成绩优、懂管理、能吃苦、甘务农的新一代农技人;作为教育工作者,她坚信“没有差学生”,配合其他老师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悉心指导、因材施教。
爱生如子、爱岗敬业、爱校如家,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就是凭着这样一言一语地不停唠叨、一点一滴地不断浇灌、日复一日地不断积累,一届又一届毕业生“从低头进校,到昂首出门”,奔赴盐阜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优秀的农技服务人员,无不让人感到欣慰和自豪。
立志栽桑养蚕富家乡,情系“三农”不忘本
束秀玉老师(左一)在阜宁县指导生产
“门前栽柳,屋后栽桑;养得一季蚕,可抵半年粮;家有百棵桑,全家有衣裳。”出生农村的束秀玉老师,深知家乡流传的这条歇后语,是儿时家人采桑养蚕的情景再现,更是那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蚕宝宝吃下桑叶,怎会吐出雪白的蚕丝呢?”正是这份好奇与喜爱,总想与母亲、姐姐一样成为一名养蚕“姑娘”。但不幸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技术匮乏,生产上常发生蚕病成灾的情况,嗅着空气中弥漫着因病死蚕散发的腥臭味,看着母亲和蚕农的满面愁容,深切的感受到乡亲们这一季的辛苦与汗水又付之东流,她在心中暗暗立志,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名农技服务者。高考填志愿时,她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当时不为人看好的农科大学---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大学毕业季,为了将自己的信仰与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成为优秀的农技服务人员,她又毅然选择了农业职业教育教师职业,从此让“农”与“师”情定终生,“产”与“教”融为一体。
工作的第一站,束老师选择了农校实习蚕种场,为尽快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教学能力、服务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一人身兼数多角色:教师、技术员、科研员、农技推广员、场部管理员等,那时的她累着、快乐着,圆了儿时的梦,开启了为农业职业教育挥洒汗水的人生旅程。1993年-1997年,她心系蚕农致富,生产季节带领技术团队和学生赴亭湖的南洋镇、射阳的特庸镇、盐都的秦南镇等地蹲点,参与蚕茧收烘和杂交种生产。第一年蹲点,女儿虽出生才6个多月,为不务农时,哺乳期的她毅然给女儿断奶,送到老家给老人带,她一干就是一蚕期,中途从未回家过。为方便观察、调查、指导,蹲点期间,有时住在蚕农家,有时住在废弃生产队场部,无论白天黑夜做到随叫随到,得到蚕农的一致好评。
服务“三农”,情系“三农”,是束秀玉老师的不懈追求。为更好服务“三农”,做到“面”广“技”专,她没有停下学习的步伐,本科学农学专业、研究生学农技推广专业,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农技服务者。作为一名教师须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作为一名学校部门负责人还承担繁重的管理任务,但她坚持常态化的“走进园区,服务三农”活动,常年为盐城各区(县)的现代农业园区服务,如东台市金丰园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射阳合德镇凤凰现代产业园区等企业开展技术指导、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2016年参与阜宁县西瓜新产品研发,促进西瓜品质的提升,阜宁县喜获“中国西瓜之乡”之称号;积极配合市农委开展全市农技人员技能“大比拼”活动,全面提高全市农技人员技能水平和服务能力;积极参与“农民双提升”工程,做好送教下乡、送技下乡工作,将农民培训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年均服务人数达382人次。多年来她在职业教育和农技服务推广工作上在省内外享有盛誉,多次被国家、省相关部委聘为专家评委,多次被盐城市各县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邀请为园区规划和指导生产,服务质量和效能受到一致好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精湛技能铸就名师
近年来,束秀玉老师被聘为江苏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和盐城市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骨干,更加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加大教改课改力度,领衔成立了“江苏省职业教育束秀玉农艺名师工作室”和“盐城市束秀玉技能大赛领军人才工作室”,注重培育工匠精神,悉心指导技能大赛。她坚持“有赛必参、有奖必争”理念,潜心研究各专业大赛方案,总结提练出“四度七有、五先五后”的科学训练方法,发扬工匠精神,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自2008年开始举办全国技能大赛以来,负责宣传发动、组队参赛工作。训练期间,她放弃所有节假日休息时间,娇小的身影穿梭在各实训车间,解决老师的实际困难,减轻选手的心理压力,使教练和选手们静下心来、扑下身子、专心研究、刻苦训练。在她的努力下学校先后7次被评为“江苏省技能大赛先进学校”,多次获“团体优胜奖”、“农林牧渔类专业优胜奖”。为贴近农业生产,2014年江苏省技能大赛新增蔬菜嫁接项目,她本人带头参加该项目,一举获得全省教师组一等奖第一名,所指导的师生选手历年屡获省冠军、全国金牌,其嫁接技能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作为盐城市蔬菜嫁接项目团队的领头人,近3年来指导师生参加省、国家级技能比赛,取得国赛3金,省赛8金5银7铜的好成绩,获奖率100%,为盐城为学校作出了重大贡献。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作为江苏省蔬菜嫁接项目教练组组长,悉心指导6名选手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术大赛,取得6枚金牌的好成绩,为江苏争得了荣誉。取得成绩的同时吸收集训成果和大赛成果,反馈教学,做好“赛、教、学”相长,积极开发共享的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起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束秀玉老师一路走来,一路精彩,以亮丽的人生,谱写了动人的故事,无疑成为最美的职教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