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城,美丽的人》

作者:王洋 发布时间:2017-01-18 来源:

  《美丽的城,美丽的人》

  ——淹城游记

  华南实验学校 七9 王洋  指导教师 宋莉萍 15996815888

  因为昨夜新雨,薄淡的雾色笼着低垂的鲜嫩杨柳,那触水的枝条引逗着水面泛起湖色涟漪,一层一层,一漾一漾便也在我心里。这就是常州,我心心念念的常州——没有北京的浑厚,没有上海的奢华,没有苏杭的雅致,但终究是钟灵毓秀的。

  当我走进古朴的淹城乐园大门时,常州在我的心中又平添了一份古韵之美。我们一行六人,轻轻踏上青石板的路,地面湿润冰凉,有那么一点点滑,无限的诗意从脚底迅速攀上了我的脊背。前方不远处,就是市井商街。一幢幢青瓦白墙的低矮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像一群风姿绰约的窈窕女子欢迎远方的朋友到来。翠绿的青苔恣意地生长,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商贩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一份古意早已索系我的心头。我想,在那个战马仰天嘶鸣、号角声连绵不断的古老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定特别幸福。这里,亦是我心中的桃花源。

  “小姑娘们,可坐船?”一阵碎玉般的吴侬软语传到我的耳中。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船娘,正笑吟吟地望着我们。她的年纪不算大,黝黑的脸上却早已是一副憔悴的模样,唯有一双黑葡萄般的眸子还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我微微红了脸,小声道:“抱歉,我们不坐船。”她的目光有些暗淡,随即又很客气地说:“我是常州本地人,对这里熟悉得很,刚巧也没什么事,带你们转转吧。”我们跟着她走进了一家小店,一位穿着蓝印花裙的妇人快步走了出来,看到船娘,笑道:“今天怎么有空到这儿来了?”一束金色阳光穿过厚厚的云翳,倾洒在船娘身上,闪烁着点点光芒。“今天我带了一群小姑娘来这儿看一看的。”船娘笑着答道。妇人连忙招呼我们进来,亲自动手到后厅沏了七杯茉莉花茶,放在托盘里小心翼翼地端给我们。我们有些受宠若惊,连声道谢。船娘道:“这是我多年交情的好友了,她擅长绣花,今天就让她露一手吧。”说话间,妇人已端坐在绣凳上,轻轻拈住一根细细的绣花针,在绣布上飞走。她紧盯着绣布,左手轻扶绣架,右手用绣花针牵引着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绣线在绣布正反面灵活地穿梳。明媚的阳光轻抚着她的脸,给她的脸镀上了一层金,暖暖的,柔柔的。片刻之间,一朵洁白的茉莉便绽放在绣布之上,我们不敢触碰它,生怕碰伤它娇嫩的花瓣。我为妇人的心灵手巧所折服,由衷地赞叹道:“真美!”她露出了一口洁白的牙齿,笑道:“谢谢!”恍惚间,我觉得这茉莉便是这妇人了,素雅娴静。我们笑着和她们道别,她们一直送到我们店门口。常州是不是因为常常有水的滋润,这里的人,才总那么缱绻温柔?

  我们带着一份满足继续慢慢走过青石板,领略了儒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博大胸怀,感受到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的王者风范,赞赏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淡泊------常州的印象在我的心目中又多了一份厚重之美。这是怎样的一座城啊!像女子时温柔如水,像男儿时热血沸腾。

  不知何时,铅灰的长空飘下透明的雨丝,嘀嘀嗒嗒嗒嗒嘀嘀。雨丝慢慢悠悠地飘荡着,渐渐连成了线,织成一张密密的网,笼罩着整座城。我们急急忙忙地踩着湿润的青石板小跑,一片迷蒙中,一盏明亮的大红灯笼挂在一家小店门口,那红色给人莫名的温暖之感。我们赶了过去,站在小店屋檐下躲雨。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雨就这么倔强地下着,我们看着时间,十万火急。这时,小店主人走了出来,他惊奇地望着我们:“小姑娘们,你们没有带伞吧。我们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他忙走进屋里,拿出两把雨伞塞给我们:“快走吧,这雨怕是越下越大了!这伞就给你们吧。”我们郑重地接过,说了声谢谢,打开雨伞,就冲进了雨帘里。那一刻,我的心里只剩下感激,再回首远望那盏大红灯笼了,它曾经,温暖了我的心。

  最后一次回眸常州,我终晓它为什么总让我心心念念。不仅是因它的钟灵毓秀,它的古朴,它的典雅,更是因那常州人的热情、友好------

责任编辑:潘磊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