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怨的姑娘。我是循着梦来到这里的,赴一场今生之约。
行走在诗意含蓄的江南水乡,举手投足都能感受到风轻云淡。在这里,时间好像是静止不动的,阳光安好,岁月静美,像一张唯美的油画。乌镇是个有故事的地方。看青青石板垒起的岁月,看苍劲的藤蔓爬过墙角。千百年来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沧桑、离乱、纷争、情爱。清灰色的长衫,袅娜花样的旗袍,时光抚平曾经千疮百孔的过往,却仿佛留下了什么:那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那烟雨濛濛的悠悠古巷,那月上柳梢的庭院。
一阵铿锵的锣鼓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寻声而去,原来不远处的水上戏台正在演古装剧。大约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聚集于此。各自演奏着,看起有点业余的老人,他拉着二胡,腰杆挺直的坐在那儿,二胡随着他娴熟的技艺,不时飘来婉转动听的声音,再配上其吴侬软糯的唱腔,尽显柔婉清丽,令人仿佛置身一叶扁舟之上,曲随心动,心随曲动,不知归。
当我来到古老的手工坊前,一根根竹竿挑起蓝色印花棉布从空中如缎一般垂下。我站在兰花棉布的面前,一种莫名的情感在内心升腾,无法言说。它们好像来过我的梦里一般,我想,古诗里,那些婀娜、面若桃李的采莲姑娘们,一定是身着这样的衣装的,一定是的,那样纯粹的蓝,那样质朴的白,涤去铅华的美,只有她们才赔得起它。
让我任性一回吧,我仿佛也是这江南水乡的女子,身着蓝色印花衣,采桑养蚕、织布网纱,每天在河边淘洗,无聊时,在水边捉几只河蟹,游玩嬉戏,踩在青石板上,奏起欢快的乐章,看矮矮的屋墙,唱起清丽的浅调。真好!
站在逢源双桥上,两岸杨柳依依,一阵清风拂面,我侧耳倾听,仿佛传来呢喃细语,笑语盈盈的美妙情语,水阁景色妙不可言,清一色的木质结构,三面有窗,屋屋相连,绵延千里,岸边石阶上,几位少女或蹲或站,互相说笑,恬静安详,这美无语再说。
坐上乌篷小船,沿着曲折蜿蜒的河水而行,那起伏的屋脊,青灰色的瓦片,雕梁画栋,那潺潺流水发放把我带回了远方,而我在这意境悠远水墨丹青中沉迷。耳畔是水声、风声,是许多文人墨客在这样的意境中写下那流芳百世的名篇,我也想做这诗中画、画中人。如果这里有一支笔,我也会借这昏黄微醺的月光,写上一封信,寄给那些在城市洪流中渐渐迷失的人们。
乌镇,是一个能让人放下沉重疲惫的地方。
有幸能来,真好。
情韵长长,走不完的雨巷,走不尽的情结已凝结在心底,一生走也走不出的雨巷。
(如东中专 14财会(2)班 指导老师:缪华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