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旅游

作者:黄佳宁 发布时间:2016-06-16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现代社会,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游览名山大川、观赏名胜古迹、品尝美味佳肴的过程中,不仅通过体验得到了精神享受,也集中展现了个人的文明形象。时下,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光,所以倡导文明旅游很有必要。

  在浏览过程中,不时会看到游客乱扔垃圾,在柱上刻的到此一游,在排队买票时,拥挤嘈杂。 不知是什么时候起,中国人不再被人夸赞为具有文明礼仪之人了。尤其是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昂首挺胸走出国门,真正走向世界,这个世界突然发现,来自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公民们有那么点不可思议。于是,在提醒一些不雅行为的标语上,不约而同地都使用了中文。比如“不要随地乱扔垃圾”、“请勿随地吐痰”、“中国人,请便后冲水”、“请勿高声喧哗”等,委实让炎黄子孙汗颜。这一系列的行为,是什么原因致成的?我们应该怎么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如何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文明水平,已成为社会舆论和广大公众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文明出行,尽量少开车,道路畅通是绿色出行的核心。道路畅通,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出行效率,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另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文明开车也是绿色出行。 一个人能够经常做到有车而不开车、少开车,非常不容易,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而有车并经常开车,是越来越多人的常态。所以,把文明开车纳入绿色出行的内涵,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现实当中不文明开车的现象太多了,由此引发许多交通拥堵现象。将垃圾扔进垃圾桶,看到他人不文明现象,立即阻止。

  近年来,我国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与我国的国际地位还不相称。我认为要提高包括旅游文明素质在内的公民文明素质,必须从娃娃抓起,使他们从小就知道该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与自然相处,知道要自强、自爱、自律。当前,对成人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文明旅游“补课”。因为公民文明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严加管理固然重要,但树立公共文明意识更为重要。摒弃旅游陋习,健康文明出行,既是对个人价值的坚守,也是对自然环境与社会和谐的负责。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揭露不良陋习,弘扬文明行为

  文明旅游是我们每个游客应尽的义务。人应该是思维决定行动的动物,态度决定行动。钱大气粗,但不应该为他人所诟病,不应该披金戴银地显摆,而应该拓展一个新的心灵境界。能出门旅游显然已经超越了温饱,可有钱应该享受到一流的教育,更应该文明礼貌,这样才表里如一,显得协调。任何不文明的言行都不能体现财富,任何财富都不可以豁免不文明言行,给粗俗、无礼和不文明以谴责,应该从富人抓起。送给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播下一个动作,就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就将收获一个品格。

  让我们把文明礼仪放在心上,时时刻刻与文明交谈,用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城市小主人。让我们紧握文明的钥匙,打开和谐之门,让文明之花开满整个世界!

  (江阴市文林中学 八(1)班 指导老师 梅叶青)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