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种情结,叫乡土。中国乡土,乡土中国,在这幅员辽阔的土地上,有那样一个“画里乡村”,在黄山脚下,躺了千年,微雨初霁,静好初遇,终于懂得,何为博爱。
六月末的皖南,小雨滴滴嗒嗒,人未近,心先被濡湿,湿漉漉地宛若轻轻一攥,就有流水清灵而落,许不是放假的缘故,村口没有几辆旅游车,倒也多了些安然。导游推销雨衣,不经意地瞥了一眼窗外,我立即打消了买雨衣的念头。车外,有阿婆在卖雨具,游人寥寥,一阵心酸。闭塞的山区,老人孩子除了农耕,也就只有靠这个补贴家用了吧。也许是终于等到了一个顾客,阿婆笑得很开心,质朴着。听说我要俩件,立即给我便宜了不少。突然,一阵感动,现在我也不知道,会不会在那一瞬间,我潸然泪下。她有她的生存之道,黄山养育着她,即使再苦再累,与山水相伴,天人合一,以后的日子怎么走,不怕,她相信这座山,它予之一精神,她报之以流年。
梦在江南烟雨中,宏村的美,心碎了才懂。
烟雨粉墙,碧荷,绿水。在天青色的烟雨中,漫步交错的阡陌,看牛眼湖边柳丝袅袅,撩拨了水面。牛眼,牛眼,果真如牛眼一样,眸光流转,水波荡漾。“柳絮已将春色去,海堂应恨我来迟。”因为太贪念这里的一山一水,我的脚步走得很轻,很缓。突然觉得时光温柔,岁月无恙。店铺极多,这也难怪,毕竟这里出现过一个闻名天下的商帮——徽商。偶遇一个鞋店,都是手工制作的,问,不耐穿的。一看都极漂亮。女老板笑意盈盈,任我摩挲,我要买她却说我不能穿,我一怔。也罢,只是你怎么就这么质朴如斯呢?这座千年古镇,早已获得江南的精髓,无论人文,地理,风物,民俗。无不流淌着别样的江南韵味。无数个徽州女人的一生都是这样,操劳过度,等候归人。黄山虽让她们与世隔绝,但也给她们带来无限希望。她们就在这里,守着,这是传统,流传了千年。
烟雨马头墙,那斑驳陆离的老墙,写满了沧桑。不知醉过春风几度?青苔暗生的旧瓦檐,那是诗人唇齿间未完待续的水墨时光。一扇扇古旧的老轩窗,将一帘蓝印花布掩映在天光水色之间,不知窗后,有是谁家的女子,颜容依稀,盼郎早归?而宏村,并不属于任何人,无论是生在这一方水土的人们,抑或是偶尔路过这里寻梦的旅人,对于宏村而言,都只是匆匆过客。可宏村,依然会用如水的情怀,容纳了所有人。博爱,博爱,我忽然明白为何徽商又叫儒商。黄山养育了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外有风物,内有精神,这是他们的文明,感动了无数人,在中华的大地上,感动了无数人。交通闭塞,不怕,开门就是黄山,时间飞逝,却静享岁月安好,寂寂无声。
岁月辗转,流年暗换,有多少芬芳,淡化成昨日泛黄的记忆。只有那些关于江南的旧梦,且远,且近,且清晰。面对现代化的进程,将这些地方变成景点,已是最后的底线。如果可以,我们希望,这些地方从未被我们发现,他们在里面,继续着传统,我们在外面,发起了寻根文学……
大美宏村,大美安徽,大美中国。
(江苏省盱眙中学 指导老师:郭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