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旅游的灵魂

作者:陈帅枫 发布时间:2016-07-13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当我们结伴而行,领略天地间的奇妙美好,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探寻历史的沧桑,你,可曾聆听到,自然发出的阵阵无奈的叹息?繁华过后,便是满地忧伤。遍地滚的饮料瓶,满天飞的包装纸,无一不是人们经过所犯下的错误,你,可曾为此深深自责?千年的文明古国,如今,却只是一具空壳,你,可有曾想过原因吗?

  曾经,我随父母去外地游玩,只此一次,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里,景色很美,商市经济也很繁荣,但最主要的,不是这些,而是那出人意料的文明与洁净,印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可如今,我再次外出,再次去那里,想寻找童年中的那美好回忆,却令我大失所望!草丛中,河流里,皆是垃圾;花坛中,只有零零落落的一些花苞儿,不见往日的灿烂辉煌……没有人想过,要弯下他们的腰,捡起地上的纸片,抹掉这些污渍。也没有人想过,这些的行为,有损我们的文明程度与修养,“礼仪之邦”,只是一个虚名……

  五百年前,孙悟空大闹天宫,与如来佛打赌,一个筋斗云,翻出他的手掌心。当大圣看见五根柱子矗立在眼前,他略一思索,便潇洒的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的字样,万万没想到,这八个字竟成了他失败的铁证!

  现在,许多游客也有着与孙悟空一样的“豪情”,每到达一处名胜古迹,总要印下自己独有的痕迹,刻下“某某某到此一游”的字体,宣告自己来过。殊不知,这种看似潇洒的行为,深深地伤害了自然与文物,留给它们不可磨灭的痛苦的回忆!

  《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里写道:1.维护环境卫生。2.遵守公共秩序。3.保护生态环境。4.保护文物古迹。5.爱惜公共设施等。虽然明文规定着,但又有多少人,将这公约放在心上,不去打破它呢?

  现在,国家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入中国,去看看,中国特有的美景。但是,却意外的发现,中国所谓的文明,不过是子虚乌有!

  对于国内的各种旅游中的不文明,我深有体会。就比方说,排队这种事吧。有一次,我在外地,与亲朋好友一起排队买门票。那一天,是夏季,很热,尤其是站在太阳地下,就好像自己是一只小包子,正在蒸炉里蒸,那种热的感觉,无法用语言描述。

  辛苦等了十几分钟,眼看就要轮带我了,心里也很高兴,不料,半路啥出个程咬金,一个人迅速窜到我面前,不由分说,占了我的位置,我心中那个气呀,一下子就喷发了。“叔叔,你插队了。”我不满地提出抗议。可是,前面的大叔丝毫没有要让开的意思,反而就这么排在我前面了!天知道,我心里有多么的生气,可我也不能说话难听,只能忍着了。我后面的人对于这一幕也没有什么反应,只是静静地看着。哼,真让人火大!

  插队的人或许很庆幸,但有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吗?如果思维互换,你,还会这么开心吗?心里,愧疚吗?

  千年前,人们还是文明友好地去游玩,尊重生命与自然,可现如今呢?只顾了自己,却忘记了,自然才是主宰,过分地糟蹋自然,只会点燃它的愤怒,引起它的疯狂报复。人与人之间,也变得隔离了,只顾自身利益,忘记了文明,不顾他人感受。人,的确是会变的哪!

  再这样下去,旅游胜地终究会毁在人们手中。觉醒吧,记住,中国,是文明古国,不要给它抹黑,重新唤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文明。

  (南通市启东市东安中学 指导老师:曹琳)

责任编辑:李经纬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