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珍藏着两张毕业证书:一张是江苏省洛社师范毕业证书,一张是吉林大学毕业证书。这似乎很平常的两张毕业证书,两代人不同的经历,接受的不同教育。 1977年冬天,关闭长达十年之久的高考大门终于重新打开。那年的高考,犹如中国大地上的一声春雷,改变了整整一代人的命运,整个国家也因此有了新的活力。 1977年10月,当我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时,我喜悦的心情简直难以形容:“机会终于来了!”离12月份考试只有2个月的时间,我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专心读书本,由于当时高中读书时经常要学工学农,在学校里根本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当年没有考上大学。
1978年,在新桥中学郁汉坤老师的鼓励下。7月去参加高考,可是与录取分数线又相差3分。我没有泄气,1979年仍旧勤奋努力,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晚上复习功课,在7月参加全国高考,终于被江苏省洛社师范录取。1981年分配到新桥中心小学任教。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非常珍惜这份工作,教书育人,勤奋工作,努力为家乡培养更多的人才而工作。
2003年7月,我儿子也参加了高考,儿子的境况比我当年高考不知要好多少倍,儿子读书很自觉,中考高考发挥都比较好,结果儿子“一路顺风”,在2003年高考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被全国10所名牌大学之一——吉林大学录取。我感慨地说:“现在的孩子可不比我们那时,个性空间得到了充分发挥。我发现我儿子和我当年高考时的心态相比,“少了一份激动,多了一份平静。”儿子在大学里学习很认真,顺利通过4年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在2007年通过毕业答辩,拿到了吉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并获得了双学士证书。这是我家第二张毕业证书,也是我家家庭档案中珍藏的第二代毕业证书。9月,儿子应聘到南京交通银行工作。
我从内心深处感到:读书改变人生,如果没有当初认真读书的干劲,也没有我现在做教师这样工作;我儿子如果没很好的读书也没有他现在的工作。
(江阴新桥中心小学)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