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读者朋友您好,这里是《江苏教育报·现代家长》约请桑志芹老师开通的QQ热线(315236964),专门解答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疑惑和问题。欢迎您通过QQ热线发送邮件,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桑老师:
您好!
我是一个单亲母亲,儿子今年读初三,本该是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年纪,但他却总是神情抑郁,表情淡漠,似乎所有事物都不在他的视野中。他平时不爱说话,学习成绩中等,缺乏学习主动性,同学也不太愿意和他说话。他是我离婚后生活的重心,是我全部的希望,我希望他快快乐乐的,但无论我怎么说怎么做,他似乎还是那样。我很着急、很担心,请问桑老师,我该怎么做才好?
淮安一学生家长
家长:
您好!
很高兴收到您的来信,并和您一起探讨您儿子的状况。信中您提到自己很担心孩子现在的状况,看起来他似乎总是情绪低落,对外界事物反应冷淡,对学习和人际都不主动积极。我能感觉到您的担忧和焦虑,特别是您又将他看作是离婚后生活的重心,对他寄予了很多期望,因此眼看自己帮不到他会更加焦急。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您儿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从您的来信中,我看到您强调了一条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您是一位单亲妈妈,孩子现在是单独和您生活在一起的。我在想这一点对于理解您儿子的生活状态可能有很大的意义。我们都知道,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对孩子多多少少都会带来影响,甚至是伤害。很多单亲父母会努力为孩子做很多事情,想要避免这种伤害。之后会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做了那么多的努力,基本可以让孩子像其他完整家庭的孩子一样快乐成长。但是这种对于“爸爸妈妈分开”的刻意回避,往往难以真正平复和弥合孩子心中的伤口。有的时候,家长可能更需要开诚布公地和孩子一起正面应对“离婚”这件事情,以及它对这个家庭可能或已经造成的影响。因此,这不仅需要家长对孩子的爱,更需要家长自己的智慧与勇气。
由于对您婚姻状况的具体情况我们并不了解,因此很难看清它是如何影响到孩子的。一般来说,父母是在孩子多大时离婚的、离婚前的家庭气氛是怎样的、离婚过程中父母有没有过大的争执特别是关于孩子抚养权方面的、离婚后的家庭气氛是怎样的、母亲是否常常在孩子面前抱怨、孩子是怎么看待父母离婚这件事的……这些问题都会对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过,通过来信,我们看到您在离婚后对儿子特别看重,甚至当成是你生活全部的希望。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家庭关系和状态呢?您又是如何表达自己对儿子的期望的呢?有的时候,过度的关注和爱护未必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它反而折射出了单亲家长自己对于爱的需求和缺失。离婚后的父母,往往感情上孤独,把孩子作为精神上的寄托,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爱倾注在孩子身上,同时,也常常强烈地希望孩子能陪伴自己、慰藉自己。这样做在使孩子养成对父母的过分依赖而无法独立的同时,也使父母对孩子的感情依赖越来越大,孩子可能会因此感到沉重的精神压力。长此以往,孩子很难在家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他会无所适从,进而压抑封闭。
由于缺少您婚姻家庭环境的具体信息,所以以上都只是推测和泛泛而谈。从您儿子目前显露出的特点来看,他的确有些消极低落,沉默寡言,自我封闭。这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身上常见的心理特征。那么我们家长该如何正确帮助孩子走出这个困境呢?
首先,作为离异单亲家庭的家长,在帮助孩子走出父母离婚泥沼前,可以先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有没有真正从上一段婚姻关系中走出来,能不能积极阳光地面对和设计自己未来的家庭生活。如果父母尚且困于后悔、怨恨、自责或是困惑的负面情绪中,那么孩子在家长身边耳濡目染,自然也很难保持积极健康的心境。此时,不管家长对孩子说什么做什么,效果都是有限的。
许多离婚后的父母,往往会和孩子抱怨另一方是怎么对不起自己,或是背叛家庭的,会常常在孩子面前批判、甚至咒骂另一方。他(她)们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内心的确认为婚姻失败主要都是对方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孩子可以站在自己这边,理解自己,同情自己,和自己一起抵制对方可能的对孩子的“爱”的争夺。“失去了伴侣,不能再失去孩子”,抱着这样的心态,单亲家长会把孩子越抱越紧,甚至顾及不到孩子自己可能已经呼吸不畅。所以,父母要客观反省上一段婚姻的得失,正面评价前任伴侣对于自己的意义,开诚布公地和孩子交流各自对于这个家庭的看法和理解。因为初中的孩子已经可以理解父母的事情了。您可以坦诚地与孩子分享为什么离婚,以及爸爸妈妈婚姻失败的原因,让孩子知道应该如何面对这个已然发生的事实。妈妈要做出示范,让孩子看到自己是如何从失败中走出来,如何从失败中成长的。这样不仅对妈妈走出离婚泥沼大有帮助,可能也会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其次,给孩子充分接触另一方父(母)的机会。父母离婚,孩子头脑中最直接和真实的感受就是要失去父亲或母亲,无论失去哪一方,孩子从感情上都不能接受,他既要父爱,也要母爱。因此,离婚后的父母在自己爱护孩子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离婚并不改变对他的感情和态度,无论怎样,父母都依然是爱他的。有一些家庭,父母离婚后,孩子归某一方抚养,就拒绝另一方来看望孩子,有些家长甚至还会告诉孩子“是你妈妈不要你了,她抛弃你了”等等,这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我们当然可以理解孩子对父母的重要意义,也理解家长回避或制止孩子与另一方父(母)过多接触背后的担忧。但是我们依然要相信孩子对于自己的爱是不会轻易被夺走的。同时,让孩子充分享受到另一方完整的爱也是十分重要的。
以上建议是对一般离婚家庭中孩子常见的困扰的回复,希望也能对您有所帮助。希望您与儿子都可以尽早走出阴影,开启新的阳光生活!
桑志芹
(桑志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应用心理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首批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