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考信息 > 就业 > 正文

为增就业筹码校园考证热升温

作者:陈瑞昌 发布时间:2009-05-06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转自《中国教育报》

专家指出:忽视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得不偿失

“你好,我是来应聘贵企业会计一职的。”招聘会上,扬州大学法学院的小邵同学递上准备好的简历,“你是法学专业的啊?”“是的,不过我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面对用人单位对专业的担心,小邵自信地回答道。“你的情况我们已经了解了,有消息我们会通知你。”用人单位委婉地拒绝了她。

这是“江苏校园招聘网 ”首届高校毕业生网络视频交流洽谈会暨扬州大学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上的一幕。“本以为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就可以进入企业做个小会计,但是应聘了几家单位后,我发现证书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知识和能力仍然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小邵开始怀疑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多个证,多条路”想法的正确性。

记者在走访扬州大学、扬州职业大学等高校时,发现各种考证培训班的宣传单随处可见,有英语口译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导游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等,种类繁多,涉及各个领域。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考证热”在大学校园里不断升温。

“证书不能说明一切,我们更注重学生的真才实学。”在招聘会上,一位负责招聘的单位领导说,“有的毕业生杂七杂八地考了一大堆证,当你问他相关知识时,他却答不上来,单纯追求考证使他们忽视了知识的学习。考证应该‘精’,而不应该‘滥’。”

“为了考证,我基本上不参加各类校园活动,在学生会的任职也干脆辞掉了,虽然我现在手上握有不少证书,但是我感觉自己的能力明显不如其他人,就业时遇到重重阻碍。”毕业生小朱开始后悔自己的“考证之路”。

“现在社会上各类证书泛滥且含金量不高,拥有一纸证书,并不能代表综合素质高,而且考证浪费了大学生大量的专业学习时间和训练机会,使学生忽视了对自己能力的培养。”针对“考证热”升温,扬大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卢彪告诫广大高校学生,一定不要为了考证而耽误了学业,忽视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得不偿失,只有有真才实学,才能真正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