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找工作,几乎每个毕业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大量网上申请。或许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找怎样的工作,或许是面临就业压力乱抓救命稻草。我也曾漫无目的上各种招聘网站、填写求职信息、完成简历,其结果就像“大海捞针”,杳无音讯。现在我已与一家银行签约,回过头来看,找工作一定要有主见,不能像只“无头苍蝇”乱冲乱撞。
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是去年11月底,那天准备好厚厚一堆推荐材料,包括简历、就业推荐表、成绩单、奖状等。进会场后,我没有像一些同学一样每见一个单位就投一份,而是粗略看了一下有哪些单位比较适合自己,了解企业的专业需要,再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工作地点、发展前景等综合因素考虑,投简历时就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和方向。其实,从制作简历到大量的网申,再到参加各种招聘会,这一系列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过程,你总会找到一个大致方向和定位。
接下来,如果收到笔试或面试通知,你也要记住,此时不能像网申那样挑挑拣拣,而要有一个抓一个,积累经验。听上届师兄师姐说过,每见过一个考官,你的经验值就会上升,你通往就业成功的道路又前进了一步。抱着锻炼自己的想法,我参加了三家公司的面试。第一次是去一家保险公司,面试之后,我的大致感觉是,参加面试之前,你一方面要能流畅清晰地自我介绍,与考官从容交流;另一方面也要清楚公司的相关情况,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对话,说出自己的想法。第二次面试倒是给我一个深刻教训。面试形式是“一对四”,根据前一次经验,自我介绍、回答问题都还顺利,可是,其中一个考官让我用英语回答问题,由于事出突然,加上自己的口语很久没练,支支吾吾了半天也说不清楚,最后不了了之。
根据几次实战面试经历,我认识到找工作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准备得越充分,平时积累得越多,找工作就越有把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凭借平时的专业储备和积累的笔试面试经验,我最终成功签约一家银行。
大学生找工作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要认清自己,要清楚我将来想做什么、更看重的是薪水还是发展前途或者公司文化等,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作者为上海大学2009届毕业生)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