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考信息 > 就业 > 正文

高校大学生创业园走向实战

作者:刘宏奇 张 等晨 发布时间:2009-06-20 来源: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一水整齐划一的小型商铺,连绵不绝的叫卖声,清一色的“学生掌柜”……与书声琅琅的教学区相望,这是校园内一片洋溢着奋斗激情的“特区”。今年以来,大学生创业园在我省各地高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各方鼓励自主创业的大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正从纸上谈兵转向实战引导,而这一座座校内创业园,为此提供了绝佳试验地。

创业实战,高校的一门“时尚教育”

6月11日,扬州工业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园正式开园,18家学生开设的小店铺成为第一批入驻者。在这片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园区内,共设有20多个独立商铺,由学生组成的创业园管委会,负责面向所有在校学生“招租”经营。学生只需自己申报创业项目,经过学校创业项目评审委员会批准通过后,每月再花上10元租金,便可得到一家像样的店铺了。

该校党委书记曹雨平说:“开辟这样一个创业园,意义不仅在于拿一块地方让学生创业,而在于利用这个平台,补上创业实践这一课。”

正是基于这一共识,目前,我省很多高校纷纷加紧推出形式多样的创业园。江苏牧医学院依托已经开业多年的校办爱牧宠物美容中心,设立创业基地,面向宠物科学系的学生实行承包经营。日前,一支由学生组建的“颇非特”创业团队在竞标中胜出,获得了一年承包权。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则建起了创业一条街,街上有仓储式超市、宾馆、百货商场等。由于业态齐全,岗位众多,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职业选择面。

“创业园,实现了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和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功能。”正是看到这样的良好效应,今年,我省明确实施创业教育“十个一”工程,包括建立一个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设立一项创业教育扶持基金,编写一本就业创业教材,开展一次创业项目大赛,开展一批创业教育培训,建立一批职校生创业园,树立一批学生创业标兵等。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学校的创业教育坚持做中学、学中做,先做校内市场再做社会市场,稳步推进。

选择创业,就必须接受市场的残酷

以创业带动就业,毫无疑问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想要在创业之路上达到成功,关键在于培养创新的理念,掌握创业的技巧,这已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

6月16日中午,泰州师专“阳光展翅创业园”内一家名为“缘来轩”的水晶饰品店门前顾客络绎不绝。老板朱萍是该校实验教育系学生,她对自己的眼光十分自信,“学校女生多,开饰品店生意不会差。再说,这里房租加模拟税金一学期只有200元,稳赚不赔。”

为了这个项目,小朱开店前系统学习了创业知识。后来又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创业方案大赛”,“缘来轩”方案就是在这次大赛上脱颖而出的。朱萍说:“赚钱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经营过程熟悉流程,并在精神上突破自我,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学校与社会之间,横卧着一条需要用实践来填补的鸿沟,创业园在两者间提供了一种过渡。我省的校内创业园一般都实行导师制,每一间店铺背后,都有一名导师帮助创业学生出谋划策。对于创业园内的店铺,学校一般都只收取象征性的租金。有些创业园还设有工商管理、税费征收等模拟机构,主要是让创业者熟悉企业运作的一般规律。

市场不可能没风险,一些学校还故意制造挫折,让学生接受逼真的锻炼。今年3月1日,半年前第一批进驻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创业园的一些“学生老板”被清出场。因为根据入园前的约定,创业项目一旦出现5天不经营或一段时间运营后不能盈利,项目就会被淘汰。当天,3个项目收到了离场通知,5个新项目顶替了位置。一位“下岗”学生老板央求学院再给她一次机会,但老师告诉她,既然选择创业,就必须接受市场的残酷。

广陵学院团委书记林刚说,“很多大学生在做创业计划时,满腔豪情,但一到实践,各种技术和精神上的弱点便暴露出来。引入退出机制,就是希望让大学生提前在校园里呛一口水,这使他们今后真正创业有个前车之鉴。”

校内创业园,接轨市场还有一段路

据记者调查,校内创业园项目大多为艺术设计和工艺品制作,书刊、服装鞋帽、饰品销售,数码产品代理,家政家教信息服务等。主要面向的是校内市场,盈利方式也以单纯赚取差价为主。创业形式、盈利方式都较为单一。

“如果没有低廉的租金和校内固定消费人群的支持,我这店铺在社会上要想盈利,确实很难。”在扬州工业学院创业园经营潮流服装店的王杨说,在社会上经营,房租、税收是很重的负担,但校内并不存在这个情况。大学生就业指导专家也普遍认为,创业园确实能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甚至积累一定的资金,但是,在创业园成功不能表明在社会上也能成功。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共有500多名学生在外自主创业,学校创业园内也成立了30多家公司。不过,该校就业与创业教育中心主任王友明坦言,“创业教育是一种普惠性质的教育,所有学生可参与,但也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创业。调查数据证明,目前社会平均创业成功率在10%以下,大学生因为经验、资金、社会关系等原因,成功率更低。”王友明认为,创业还是要有一定的条件,尤其是减免税收、放宽贷款申请条件等,是大学生创业初期最需要的扶助政策,但目前相应的政策还跟不上。

专家建议,高校在打造创业园时,也可以选择与真正的市场实体合作,鼓励在校学生以参股、见习、承包等形式进行创业,效果也许更接近于真实。但此种创业风险较大,在相应保护措施上,学校也应同时考虑。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