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考信息 > 就业 > 正文

大学生也能当工人

作者:顾 雯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新华报业网转自《南京日报》

6月25日,由政府搭台、校企联动的苏州市金阊区大学生就业创业专场洽谈会热闹举行,吸引了数千名大学生纷至沓来。洽谈会上,共有该区40家企业分别提供250多个就业和20多个见习岗位。王建中 摄 转自新华报业网

【新闻提示】

去年8月,劳动部门为了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技能,推出免费“到技校学技能”培训。可10个月来,没有一名大学生报名,培训计划只得搁浅。

技校免费培训,大学生无人报名

去年8月中旬,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出台了一项新政策:由政府出资,让毕业两年内尚未就业的本、专科生“回炉”读技校。

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处处长刘兴国介绍,首期大学生技能培训班计划招生200人,开设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汽车维修与检测3个专业,培训时间为5个月,学习内容包括职业技能基础课、中级职业技能训练。考核合格后,由劳动保障部门颁发国家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一名中级技工,由承办学校负责推荐就业,签订劳动合同。

“技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98%,而很多大学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没有技术技能,找工作困难。我们计划,在5个月的培训时间里,70%的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选的3个专业是技校中就业率最高的。”刘兴国说。

但10个月来,没有一名大学毕业生报名,劳动部门只得暂时取消了这项培训计划。

“当时我们多次申请,才争取到60万元的专项资金,给大学生凑足了学费,没想到大学生们不领情。”面对这样的结果,刘兴国很无奈。

为何无人报名?不想当工人是主因

“培训计划出台两个月时,我们曾做过一次调查,发现不想进工厂当工人,是大学生不愿参加培训的重要原因。他们觉得,就算培训结束后推荐就业,也只能做个工人,工作累、环境差、收入低。”刘兴国说,“其实现在的工厂已和以前大不一样。”

周仲是南京机电工业技工学校09届毕业生,从去年11月起,他在我市一家齿轮制造厂的生产车间工作。他的任务是在编好程序的机器上按几个键,操作机器进行零件的加工和组装。然后观察机器是否能正常运作,如果遇上故障,他要负责检修。车间里有休息室,机器正常运作时,他就能在那里坐下来看看图纸,喝一杯茶。

“每周双休,1个月工资两千多元,过节还有过节费。”周仲说,“公司员工平均年薪6万元。工作一年后,工资待遇还会提升。”

该厂负责人介绍:“厂里产品80%以上都是由机器完成,工人主要负责编写简单程序、操作机器、监管故障,需要动手制作的部分很少。大部分操作工都是技校毕业生,本科学历的几乎没有。如果学历高,技术又过硬,晋升的机会肯定比较大。”

“工人”今非昔比,行业认知待提高

“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固然重要,但我觉得大学生首先要增加对各个行业的了解。比如跟从前相比,工人这个岗位就变化太大了。”市职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副主任许宏报说。

他说,随着这几年机电技术的发展,大量工人岗位不是一般民工可以胜任的,企业需要既有学历又有技术的年轻人。但社会对工人的认知仍停留在干体力活、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较低的层面。

许宏报认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来自家长和社会。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对行业的认知在左右他们择业。“举个例子,社会普遍认为保安不需要太多技能,但现在一些高档楼盘已经用上了智能化的管理系统,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才。社会对事物有一个认知过程,但这不该成为大学生择业的障碍。”许宏报说。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