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考信息 > 就业 > 正文

小心“劳务派遣”成求职陷阱

作者:邓仲谋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新华网

近日,在广东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一家名为“×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企业招聘医院的导诊员,记者上前了解才知道,原来公司招聘的人员是劳务派遣的。而现场,类似的人力资源公司有近10家,让人吃惊的是,许多应聘的大学生竟不知道劳务派遣为何物,一个个隐形陷阱散布在招聘会现场。

企业:劳务派遣条件苛刻

记者采访发现,人力公司除了招聘劳务派遣人员以外,还在劳务派遣时加上许多“霸王条款”。另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宣称与某制冷家电集团联合招聘多个基层岗位。现场面试官告诉记者,大学生面试过关后,还需要经过6个月的实习期,其中前3个月实习,后3个月试用,领到毕业证,经过考核合格后,才能与公司签订三年的劳动合同。

学生:“不了解劳务派遣”

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大学毕业生,结果让人吃惊,10名受访者中,只有1名听说过劳务派遣,其他9名明确表示,自己不知道什么是劳务派遣。

记者问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曾同学:“知不知道这是劳务派遣?”他说,不知道,也不了解劳务派遣。与曾同学一同“赶会”的邓同学表示,他对劳务派遣有所了解,是从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上获知的。

“签不签劳务派遣主要看待遇,看前途。”市场营销专业小崔表示。

专家:派遣要实习是变相剥削

“中国劳动关系在线”网站的总经理梁伟权认为,一些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没有招人的指标,于是用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方式来进行人员的扩充,弥补编制上的缺陷,同时也把用人风险转移到人力公司。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用工模式,大学生要去了解,愿不愿去,这要看自己的愿望,人力公司在招聘时也要说清楚。

“一些受派企业提出6个月实习期,这是不对的。劳务派遣针对的是劳动者,劳务派遣里没有实习,使用劳务派遣,就要把学生当作劳动者,就是正式用工。实习是偷换概念,等于变相剥削。”梁伟权分析指出。

据了解,对大学生而言,劳务派遣也存在一些隐形陷阱,在就业时要有所认识。像在待遇上,由于劳务派遣人员提供的是短期劳动,受派单位不仅很少提供职业培训的机会,而且在一些非法定待遇上会降低标准,会有“同工不同酬”的就业歧视。

【记者观察】

劳务派遣: 能解大学生就业之难吗?

劳务派遣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一种合法的用工方式。20世纪90年代初期,劳务派遣作为新生事物开始进入中国,只是因为国人传统的就业观念和劳务派遣领域里的众多不规范现象,使它不被国人接受。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外企涉足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方式正在扩大。今年招聘会中,人力公司用劳务派遣招聘大学生,又将劳务派遣的领域进一步推广。

虽然国内大学生接受劳务派遣并不太多,但某些高校也在就业中尝试引入这种用工方式,福建某大学就建立了“福建省劳务派遣培训基地”,并举办了“高校毕业生劳务派遣专场招聘会”。

记者以为,劳务派遣的引入,给高校就业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高校要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宣传劳务派遣,并给学生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只有认识了劳务派遣,掌握了劳务派遣,才能跨过隐性陷阱,明明白白就业。

支招:被派遣前要问清楚

一是要了解劳务派遣,企业也要把劳务派遣的情况告诉对方,《就业促进法》里规定了劳动者有知情权。

二是要了解人力公司与用人单位是不是长期合作关系,大学生与人力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要二年以上,在法律上才是认可的。

三是要明白劳务派遣合同与普通劳动合同是一样很规范的。公司必须给员工购买社会保险,人力公司安排不了工作,也应该给劳动者报酬。

四是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有些是用工单位发,有些是人力公司发,这些在劳动合同要明确。

五是将来辞退的要件也要看清楚。人力公司不可以随便炒人,也要按照劳动合同来办事。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