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实习本来是一个课外学习的好机会,可一些大学生却是打着实习的名号,没表现出一点学习的热情。”带过几拨实习生后,在武汉光谷一家IT企业做研发工作的曹斌感慨良多,“实习生做事不主动,反而成了我们日常工作的负担,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清退那些‘假把式’的实习生了。”
曹斌告诉记者,今年1月中旬开始,高校陆续放假,他们公司也来了5个实习的大学生。在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读大二的学生小陈,成了他的“徒弟”。小伙子人很机灵,在办公室里和谁都能打得火热,但就是缺乏做事的劲头,爱偷懒。“从实习的第一天起,他就是一副很被动的模样,宁愿坐在办公室里上网,也不愿到我身边来看看关键程序是怎么写的。”曹斌说,虽然“徒弟”从不主动提问,但本着对实习生负责的态度,每次有需要特别指导的地方,他都会叫小陈在身旁观摩学习。
但小陈似乎并不领情。一星期前,公司里新进了一批设备,曹斌找来小陈想教给他设备的使用原理。“教了第一遍他没听懂,第二遍还是不明白,正当我准备说第三遍的时候,小陈一扬手:‘老师您别费事了,我没您脑瓜转得快,说了我也听不懂。再说我以后也不见得会用这个设备,学会了也不一定有用。’”曹斌哭笑不得地说,自己越来越不理解这个“徒弟”。“以前我做实习生的时候,是追着老师学知识,现在我追着给他上课他却不想学。”
曹斌认为,大学生们没有正确认识实习期的作用是导致他们“消极怠工”的主要原因。“不能觉得假期实习不算学分就不认真对待。实习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人际交往方式,可能比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更为重要。”曹斌说。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