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考信息 > 就业 > 正文

全国音乐类高等学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解析

作者:周 宁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扬子晚报网

要“金牌战略”还是“无缝对接”——音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解析

寒假已至,天津音乐学院管弦系大四学生宋亮可没功夫休假,为找个好工作,他背着沉甸甸的小提琴“游走”于全国各地,赶考各大专业交响乐团。

与宋亮经历相似的人绝不在少数,全国9大音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大军正缓缓“驶来”。然而,不少用人单位表示:“不太想要。”

“两股道上跑火车”的就业怪象

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全国9大音乐学院是培养我国声乐、器乐人才的宝库。据记者了解,这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出路,以“北漂”和进入专业音乐院团为主,还有少数人留校任教、出国留学。

目前,全国共有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等近百个专业音乐院团,大都聚集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不仅能解决户口,而且演出机会多、音乐圈内的声望高、社会保障相对完善、收入较稳定,令绝大多数毕业生趋之若鹜。

然而,近年来,我国音乐人才就业市场存在“两股道上跑火车”的怪象: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另一方面音乐院团的需求岗位部分闲置。

“究其原因,在于满足用人单位条件的人才太少。”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组专家、北京交响乐团梁大南分析说,“很多毕业生在校期间以独奏(唱)培养为主,并不具备乐团合奏(唱)的技能,进入乐团后还要再培养,增加了成本。”

某音乐学院长笛专业学生郅政告诉记者:“在校教学中,‘一对一’式的独奏辅导训练课的比重占总学分的80%以上,而‘团队合作’式的乐队训练内容只有不到10%。”

天津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张冰冰分析说,任何乐种里,拉乐队与拉独奏截然不同,前者重配合,后者重技术;世界乐曲中,合奏作品占95%,而独奏作品仅占5%;就业市场中,专业乐团的需求岗位是从事独奏者的数十倍。以独奏(唱)为主的教学模式与以团队合奏(唱)为主的就业需求间的脱节,使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记者了解到,为了生存,很多专业乐团的“落榜”考生只能靠“做配乐”“为业余爱好者授课”“当酒吧歌手、琴手”甚至“地铁卖唱”等打零工过活,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漂”一族。

“金牌战略”致供需脱节

“供需脱节的根儿,在于音乐高校长期实行重独奏(唱)、轻乐队的‘金牌战略’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在国际上拿了大奖,才算音乐教育的成功,才有更多的科研经费和奖金。这一思路直接导致了毕业生的‘适销不对路’。”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这样认为。

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学生杰克·孟告诉记者,美欧国家音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非常宽广:有的进乐团、有的搞重奏(唱)、有的拉独奏、还有的当老师或搞音乐研究。“这主要得益于学校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实践手段等方面充分与就业市场实现‘无缝对接’,使音乐教育百花齐放。”

“我国音乐教育‘重独奏(唱)、轻乐队’的理念有一定历史原因。”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靳学东教授认为,我国古代音乐的所有记谱法没有节奏标号,讲求个人表现、即兴发挥或二度创作,比如民乐合奏,靠的是心知肚明或天然默契;而西方乐团以机械化生产(团队配合)为主要特征,乐谱标记非常精确,讲求合作,很少允许自由发挥。

靳学东说:“当然,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拒绝改革。音乐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人。当前,我国音乐高校需要更多指挥专业科班出身、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中青年骨干。但是,人才匮乏让我们举步维艰。”

据记者了解,在不少音乐学院里,2/3甚至更多的教师根本没有乐队演奏经验或乐队实习经历,何谈乐队教学?即便有经验,由于收入低等诸多原因也很难留住骨干,只有一小部分人抱着对音乐的执着而默默耕耘着: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的张冰冰,放弃了很多乐团高薪聘请的机会,毅然来到天津音乐学院任教。由于爱人和2岁的孩子在北京,他每天都要乘城际特快往返于京津两地,几年下来,里程绕地球好几圈,可学校的工资还不够他的路费,只能靠额外“打零工”弥补。他说:“学校奇缺有乐队经验的年轻教师,传播、发展交响乐,要有奉献精神。”

美籍华裔指挥家胡咏言10年前受邀回国,面对无资金、无排练场地的困境,他与中央音乐学院白手起家,组建了旨在培养乐队人才的乐队学院。至今,学院的赞助都是依靠他个人关系获得的。

在探索中实现“无缝对接”

就业压力迫使音乐高校的艺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一些学校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始大胆探索,走在了改革前列。

——课程重置。张冰冰告诉记者,天津音乐学院将乐队训练课由选修课变为必修课,并尝试由“四小(每月四次‘一对一’独奏课)”变为“三小两大(每月三次独奏课两次重奏课)”。同时,以“海归”为主力的中青年教师定期举行重奏、齐奏音乐会,向学生展示团队演奏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记者了解到,中央音乐学院乐队学院引入了“驻团音乐家项目”,共聘请30余位国内外富有乐团指挥或演奏经验的艺术家入校任教,采取边演边教、示范讲座等特色授课方式,对实现教学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大有裨益。

——实践教学。“艺教改革不能仅限于校内,走出校园、参与更多的市场化演出是培养一流乐队人才的必经之路。”张冰冰说,“两年来,天津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定期走进各高校开办普及音乐会,还参加了‘国庆60年庆典’‘新年音乐会’等大型演出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演出经验。”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央音乐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都先后与国家大剧院联合推出面向普通百姓的“周末音乐会”,成为“普及高雅艺术”“锻炼学生演奏能力”的双赢之举。

据了解,近两年,这两个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74%和78%,远远高于其他艺术类院校。

“当然,我们在改革中也存在资金落实不到位、政策束缚、编制缺乏、生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对此,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钢教授建议,除在政策给予一定倾斜、保证充足生源外,还可突破体制束缚,鼓励艺术类院校积极吸纳具有文艺团体营销经验的营销团队开展对外活动策划,建立乐队演出的长效机制。

胡咏言认为,各音乐高校还应与世界一流乐团、高校建立战略联盟,互派学生学习、演奏,在教学、实践、研究等方面开展紧密的交流合作,这对提高毕业生业务水平、树立正确的就业思维观等都大有帮助。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