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考信息 > 就业 > 正文

招聘单位猛增近七成,进场求职人数超四万

作者:夏丹 吕妍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扬子晚报网

2月27日,新春首场综合性人才招聘会在南京国展中心、江苏省人才市场、南京人才大厦同时拉开帷幕,10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2万多个岗位——这均比去年的新春首场综合招聘会增了近七成,而进场求职者也突破了4万人。

与去年节后不温不火的才市相比,今年用人单位需求大幅增长。招人,成为不少单位年后的首要工作。

求职者如潮水一般,用人单位抱怨“招人难”

早上8点,招聘会几乎所有用人单位已悉数到场,而此时现场的求职者却寥寥无几。

10点,进场求职者陆续增多。不少用人单位人员不再坐在摊位上等,而是站到了摊位前,向每一位查看招聘需求的求职者主动介绍。

从事中央空调安装维护的南京朗通科技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节后的订单快速增长,今年的目标是要将现有员工数量翻一番。家居顾问、营销部、会计等岗位都要人,要求一般为大专以上、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而这个看似不高的门槛,一上午下来,也只收到十来份简历,“看的多,真正坐下来谈的少,符合我们要求的就更少了。”

[专家点评] 南京市人才市场副主任张军分析说,节后用人单位已经不再将储备人才作为招聘重点,而是要用最快的速度招到能立刻上岗的人。与以前国有企事业单位为“用人大户”不同,现在市场上的用人主体是民营企业,以南京人才市场新春首场招聘会为例,民企单位数量占了79%,而过去国有企事业单位那套“传帮带”的老传统,在民企行不通,“拿来就用”成为主流。但是目前才市上求职主力中,无经验、或较少经验的,却占了大部分,供需双方的矛盾由此凸显。

产业调整带来专业需求大变脸,求职者“应变不暇”

南京美邦电子有限公司招聘维修调试人员、库管员,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计算机基础好,精通OFFICE”。前来应聘的安徽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司天雷,用了3个字——“有点懵”来形容应聘感受:“一直认为计算机软件、硬件专业方向好找工作,准备简历也尽量往这方面靠,没想到,招聘会上到处都是要技术维护的——这个岗位,光有理论知识根本行不通,要用实际经验说话。投了几家单位,感觉人家接收的都有点勉强,自己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

[专家点评] 江苏省人才市场总经理张铁梅分析,节后才市,销售类依然稳居需求榜“首位”,而榜上其他位次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今年工程机械等专业技术人才,客服与技术支持等后续服务类人才,其需求排名从去年的第三位、第十位,分别上升至目前第二位和第三位。这一方面反映我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趋势,也与当前市场回暖契合,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出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加速转型发展、创建优势品牌的用人需求。求职者想要尽快找到理想工作,只有尽量往单位需求上靠拢。

薪水看涨,一些求职者“悠着”找工作

“底薪3000+提成”,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英语六级——江苏轻盈机车科技有限公司招聘外贸业务员;

徐州市精英电器技术有限公司招聘标准化工程师,开出年薪5-10万。

薪水看涨,是节后才市最大的亮色。

“管理岗位涨幅在200元、销售岗位涨幅在500元左右,现在最低工资标准都提高了,不加薪,哪里招得到人啊!”一家医药公司老总这样坦诚地与记者交流。薪水涨了,最高兴的莫过于求职者。记者发现,看涨的薪水让不少求职者不再像以前节后那样匆匆找份工作赶紧上岗,而是放慢了脚步,“慢慢挑”。2006年从常州轻工技术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的孙佳璐,之前一直在无锡一家日资电子企业工作,节前辞职想到南京找工作。“本来这事很着急,毕竟租房吃饭都要花钱,但是节后跑了一圈下来,发现薪水比年前开得好,就想多比较几家,不会轻易签的。”

[专家点评] 南京市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孙晓军分析,从毕业生招聘会的情况看,进场招聘单位数量大增,薪水确实有不同程度上涨,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的起薪,增幅在200元左右。年前一部分人跳槽走了,年后新订单要上马,用人单位这时候招人的心情很急迫。但是,求职者对这种迫切需求要区分对待——缺的,是好专业、优秀人才或者技术熟手,而且是这部分人的薪水增幅较大。但是,对于没有工作经验、专业没有特点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过了这个招聘时段,就不会有这么多机会了,最好还是抓紧时间敲定工作,“先就业后择业”。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