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考信息 > 就业 > 正文

委员解析形势 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支招(图)

作者:张 晨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扬子晚报网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三次集体采访

政协委员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支招

3月11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主题为“政协委员谈促进就业”的集体采访。全国政协委员张世平、王健林、徐冠巨、景天魁、俞敏洪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 转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3月11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三次集体采访,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社会普遍关心的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5位全国政协委员分别是:

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张世平;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王健林;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工商联主席、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冠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景天魁;

民盟中央常委、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就业难,难在哪儿?

【委员解析】

就业能力不对称 就业趋向不对称

张世平: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除了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有就业能力不对称、就业趋向不对称等问题。当然从总体上讲,与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大也有关系。

从就业能力方面讲,一个突出问题是,现在的教育体制中存在“重智轻德”“重智轻能”的倾向,所以有时候培养出的大学生学历很高,书读得很多,但往往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有一定差距。另一个问题是就业趋向不对称,这与现在用人单位工资收入不均衡和劳动环境的差异有关系。

景天魁: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基本上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绝对不是说我们国家的大学生太多了,或者没地方发展了。我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特别旺盛。化解这个矛盾,需要我们的教育制度、就业制度、用工制度、薪酬制度进行一系列的转变。

【委员支招】

培养实用人才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张世平: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首先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使人才能够更加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加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同时,还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发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实用的技能培训。我们需要高端的知识型人才,也需要不同层次的、不同方面的技术人才和掌握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当然,我们在用人单位的规范上、工资分配趋向合理的努力上也要做大量工作,使大学生有更多的岗位可以选择。只有通过政府、教育部门、社会、企业以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徐冠巨: 政府要大力支持和扶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就业开辟新的途径,既发展了产业也促进了就业,同时还有效地支持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生产性服务业能有效促进就业。我们传化集团下属的一个物流企业,创造了公路港物流的商业模式。几年来,我们在浙江、成都、苏州等地培育了上千家物流企业,同时为这样的物流企业服务的企业又有将近500家。如果说我们每个企业吸纳10个劳动力,1000家物流企业就可以解决1万人就业;如果全国打造200个这样的平台,就可以解决2000万人就业。[nextpage]

中小企业如何吸纳大学生就业?

【委员解析】

八成就业岗位由民营企业解决

王健林: 以我自身的体会来看,我们企业创造的就业岗位比较多,但政府对就业的支持政策,尤其是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就业支持政策还没有完全到位,需要把解决就业的政策细化,要有可执行的细则,而不是出台一个简单文件。

从目前的数字来看,全国就业岗位八成都是由民营企业提供的,大学生就业也大多在民营企业。因此,民营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以我们公司为例,2009年创造了7.3万个就业岗位,其中超过两成是大学生,一年就解决了1.5万名大学生就业。

民营企业要为解决大学生就业作更多贡献,一方面民营企业自身应更多吸纳大学生就业,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现在大学生已经不是过去的“天之骄子”了,大学生应该拓宽自己的就业范围,不一定非得去政府或者事业单位就业,这样就业的路子可以更宽一些。

【委员支招】

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创造更多岗位

张世平: 在安置大学生就业方面,中小企业具有很大的吸纳作用。国家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积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鼓励、引导大学生往远处看,看到自己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自身能力培养的角度选择合适的岗位。

大学生创业之路该如何走?

【委员解析】

发展创业型经济带动就业

徐冠巨: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我认为,要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创业者越多,整个社会生产要素的组合就越丰富、越活跃,提供生产要素的就业行为就越容易,一人创业就能带动一批人就业。假如全国每年诞生200万家中小企业,每个企业吸纳10个劳动力,每年就可以解决2000万人的就业,而我们现在的就业任务大概是每年1000万人。

发展创业型经济是解决就业的好途径,是推动区域式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出路。所以我呼吁,将建设创业型国家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学生可以到中小民营企业帮助其转型升级,实现二次创业。此外,我们要在全社会弘扬创业的精神和文化,崇尚创业,政府要为个人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委员支招】

大学生不应盲目创业

俞敏洪: 我认为,应该鼓励大学生创业,但不应盲目鼓励他们创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创业或大学一毕业就去创业,有两个不利因素:一是对大学教育带来冲击,二是使学生的心态变得浮躁。我看到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成功创业的例子非常少,我主张大学生毕业后先工作,可以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思考自己未来创业的专业方向。大学要尽可能给学生们一个沉静的氛围去学习,并且让他们了解社会,让他们能勇敢面对未来去创业。

作为一名创业的成功者,怎样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我们企业家有一个联盟,做的事情是走进大学,给学生讲企业家创业中碰到的问题,还有解决的办法,比如团队建设、应该注意的心态等。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