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考信息 > 就业 > 正文

毕业生求职要防“黑中介”

作者:孙 军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扬子晚报网

目前,不少大学应届毕业生开始忙着找工作,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之外,中介公司也是大学生求职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些“黑中介”抓住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大发“学生财”。记者建议,大学生求职时千万不能“有病乱投医”,如果需要中介服务,应注意查看中介机构是否有相关的执照,认清中介公司的资质,谨防上当受骗。

专家提醒,大学毕业生一定要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正规职业介绍机构找工作,要谨防“黑中介”。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大学生应到具有合法资质的中介机构求职择业,认清全市统一的职业中介机构标志牌,避免上当受骗。此外,还要详细了解用人单位的工资待遇、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地点等,求职意向确定后,应向中介机构索取全市统一印制并加盖其公章的用工洽谈通知书。求职者交纳中介费后,应索取加盖职业中介机构公章的统一收费收据,中介介绍未成功可在3天之内凭收费收据和用工洽谈通知书回执要求退费。

同时,业内人士提醒大学生,需要特别注意“黑中介”常用的几大“黑招”:多荐少录,用人单位只招几名员工,“黑中介”却介绍几十名甚至上百名求职者去面试,即使单位很近,也要求支付来回车费;面试淘汰,先向求职者收取数百元报名费和中介费,如果求职者面试没通过,报名费自然进入中介的腰包;虚假承诺,介绍时宣称有较好的工作岗位,但实际上岗后工资福利都和承诺的相差甚远;会员经营,求职者交数百元会费,实际上介绍的工作多是敷衍了事;浑水摸鱼,假冒其他职业介绍机构的名义,或者打着替大企业招聘的旗号,从事违法职业介绍。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