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尚楠/制图 转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对于很多没有人脉资源可以推荐自己实习的大学生而言,去心仪的单位“闯”一下是很多人都会硬着头皮干的一件事。很多单位虽然不一定有明确的实习岗位,但一般都会对这种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精神的年轻人网开一面。然而,实习生的“闯劲儿”一定要用对地方,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本期选择了两位不同的实习生,他们的故事就能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道理。
【成功篇】
一脚踩出来的工作机会
2008年7月到2009年6月,从学生到记者,从武汉到北京。这是邵楚晨(化名)近一年的经历。有人觉得她能在实习的报社留下来是幸运的,但只有熟悉她经历的人才知道,背后的艰辛与不易。
初到北京偶遇记者
2008年6月26日早晨,邵楚晨走出西站的大门,兴奋地打量着北京。她是武汉一所大学新闻专业的大三学生,这次来北京做奥运志愿者。但一个月之后发生的事情,将她的人生引向另一个方向。
7月16日,邵楚晨为给校报写稿子,跑到北京动物园看奥运熊猫,正好遇到明星陶虹在熊猫馆拍奥运宣传片。邵楚晨跳到高台上去拍照,不小心踩了一个人的脚。“哎呦,这小丫头!”被踩到的人叫了一声。就这样,从道歉开始,两个人不踩不相识。邵楚晨得知,被踩的人是北京某知名报社的摄影记者。
邵楚晨看着记者递给她的名片,心中念头一闪:“你们报社招不招实习生啊?”记者说应该会有的,让她发几张自己的作品到他邮箱里。过了几天,听说越王勾践的佩剑要运到北京展出,邵楚晨又跑到军博去采访。越王剑展柜前有一位记者在拍照,巧的是,这位记者和几天前遇到的记者来自同一家报社。邵楚晨很兴奋,连连说:“我能不能到你们报社当实习生啊?”这位记者告诉她,收实习生的事情得领导拍板,并透露出一个信息:“他每周三下午都会去报社开会”。
第二天就是周三,邵楚晨来到报社。刚出电梯,就迎头遇到被自己踩了一脚的记者。半分钟后,在他的引荐下,邵楚晨站到了摄影部主任面前。
“你好,我叫某某某,想到摄影部实习……”邵楚晨一下子冲到主任面前,哇啦哇啦说了一堆。听的人一下子摸不清状况,问“你叫什么名字?从哪儿来的?”邵楚晨稳定了一下情绪,认真地回答了起来。良好的表达能力、有想法的新闻作品以及那股执着劲儿,让主任当时就对这个小丫头另眼相看。邵楚晨感觉对方对她印象不错,试探着问“我能来实习吗?”对方笑着点点头,“好啊”。
邵楚晨开心极了,那天她是唱着歌、一蹦一跳回到家的。7月23日的日记里,她写下一句话:“许多高不可攀的大门其实是虚掩着的,需要你有勇气把它推开。这是我到北京最快乐的一天。”
后来,摄影部主任告诉她,邵楚晨冲进来要求实习的时候,虽然有点愣头愣脑,但很有礼貌,是个“既勇敢又可爱”的小姑娘。[nextpage]
首次采访赤脚爬屋顶
到报社实习后,邵楚晨退出了奥运志愿者。但来了之后她感到很郁闷,自己没有活干。但沮丧的日子没过几天,机会来了。
下午6点,邵楚晨又像往常一样在报社枯坐了一天,其他摄影记者都出去干活儿了,她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家,突然进来一位热线部记者,问她“你能干活儿吗?”她一下子兴奋起来,“当然能”。但到了现场才知道,情况远没有想象中简单。
这是一起典型的突发新闻。位于东城区某胡同的一处民房屋顶凌晨坍塌,伤了3人。胡同口全部封闭有人把守,坍塌现场无法进入,所以无法拍照。邵楚晨打量四周地形,胡同周围没有任何制高点。面对这种情况,只能绕行翻墙上房拍摄。
她绕过封锁线,跑到稍远的屋子窗台下,踩着砖头先爬到窗台上,又攀到了屋顶上。老城区的屋顶是倾斜的,每走一步都往下滑,更要命的是,邵楚晨当天穿的是高跟鞋。挪了几步,她索性把鞋子脱下来,和摄影包一起搁在屋顶上,只挂着相机继续向前爬。
虽然身上硌得青一块紫一块,但邵楚晨最终拍到了自己想要的画面。
当晚的日记中,邵楚晨写道:“这是我来报社实习干的第一桩活,也是自己第一次上房,很具挑战性。但当我拿下现场照片,完成任务,并且无其他媒体拍到时,心中的喜悦自是无法言喻。”第一次的采访经历很奇妙,让她在接下来的每一次采访中都很陶醉,使之明白做记者,需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也更加让她确定,自己喜欢并适合记者这个职业。
实习期满成正式员工
第一次采访打开了局面,邵楚晨脱鞋上房的事在报社传开,她的知名度迅速上升。之后的几个月实习中,都不愁没文字记者找她配合,她也在一次次的采访中迅速积累起经验。
很快,3个月的实习期限快到了。邵楚晨必须要走,但她已经喜欢上了这家媒体,她希望能作为一名正式员工留下来。一番争取后,邵楚晨又签了3个月的实习期,能不能留下来,成败在此一举。
留下来的强烈愿望让她万分焦虑,有时候甚至一天干七八个活儿,“靠谱的活儿、不靠谱的活儿、大活儿、小活儿、近活儿、远活儿,我都干。”高强度的工作和不规律的生活她都不介意。一天夜里,邵楚晨突然肚子疼,疼得昏了过去。到医院检查,是肾结石,原因是饮食不规律,两次碎石手术后,她又出去跑新闻了。
2009年年底,邵楚晨争取到了去汶川采访的机会,“我的想法只有六个字:珍惜、全力以赴”。灾区的春节,深刻而有意义。一天一个城市的奔波、遭遇5.1级余震、大年三十夜赶发稿、年初一的晚餐泡面……别人在家吃团圆饭,她拍人家吃饭;别人看春节联欢晚会,她拍春节晚会;父母打来电话,她正被编辑催着传图片,顾不上接;一天只能吃一顿泡面,她一边吃一遍落泪。这些都像烙印般刻在她心底。
20多天灾区采访的生活,6位数的快门次数,最终在报纸呈现出的7个特刊配图和3组专题。从四川回来,邵楚晨清晰地感觉到,她距离目标更近一步。
2009年7月,邵楚晨终于和报社签下一份3年的合同。这一年在摄影部实习的日子,让她迅速成长,收获很大。
从清晨到黑夜,她肩扛20多斤的摄影包穿梭于北京城的大街小巷,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瞬间,热线新闻的艰辛与不易让她从一个刚踏上社会的黄毛小丫头变为一个记录突发事件的记者。
在年终总结中说,她说,每一次的采访都具有挑战性,挑战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挑战自我,她会将体内的潜质发挥到极致。
【HR点评】
善于把握机遇推荐自己
通过实习途径进入单位,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通道之一。实习期是单位和学生双向选择的过程,单位要通过实习考核录用符合企业文化和职位要求的优秀员工,学生通过实习也在选择自己是否喜欢这个企业的文化,是否适合这个岗位。实践证明,通过实习而进入报社是一条成功的聘用途径。
邵楚晨在实习前对自身和工作都有较明确的认识,善于把握机遇推荐自己,加之在工作中勤奋肯干、积极努力又有闯劲,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最终成为单位的正式签约员工。[nextpage]
【失败篇】
冒充老总介绍最终未能成功
3月的一个早晨,大四学生毕小远(化名)坐在某公司销售部的一个空位子上。销售部是公司最繁忙的部门,加之原本就有许多实习生,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一摊子事,多一个小姑娘也没引起人注意。
毕小远自己枯坐了一上午,看看报纸、上上网,中途还趴在桌上睡了一觉。到了下午,销售部经理终于发现了这个陌生的面孔,“你是哪位?”“我是新来的实习生”。经理很诧异,因为每进一名实习生,都会由人力部门直接通知各部门负责人,而他并没有接到人力部门打来的电话。
经理随后跟人力核实,人力经理说查无此人,接着把毕小远叫到人力资源部。毕小远振振有词地说,是方总推荐我来的。人力部经理有点怀疑,老总推荐来的实习生也都要走程序的,“你知道方总叫什么吗?”“这个我记不清了,是别人介绍的。”毕小远很镇定,说话又合乎情理。
人力经理将信将疑,给方总打电话,才知道方总根本不认识这个人,毕小远被请出公司。
第二天,毕小远学“聪明”了些,她按第一天抄到的电话表,给公司一个老员工打电话,“喂,是胡老师吗?我是方总介绍来的实习生毕小远,方总说今天由您带我实习。”胡老师信以为真,带她出去跑了一整天。下午毕小远回到单位,又悄悄溜回销售部,找一个空位子坐下,开始写工作报告。“你怎么又来了?”销售部经理发现了她,毕小远再次被请了出去。
当毕小远第三次来到公司时,门口的保安已经不允许她进来了。她有点儿急,对销售部经理说,“我上次说错了,不是方总介绍我来的,是王总,王总介绍我来的。”销售部经理马上掏出手机给王总打电话,王总说根本不认识这个人。
和她聊过天的人说,毕小远是西北某大学的大四在校生,一心想到北京找工作,但既没有关系门路,又没能被学校推荐,只能自己碰运气,结果不幸被识破了。至于那些电话号码和老总的名字,都是在格子间的通讯录上抄的。
【HR点评】
找工作诚信很重要
每个单位都有一套完整的招聘管理规定及实习生管理规定,应聘者应该严格执行单位的招聘流程,履行相关手续。
在找工作时,诚信很重要,如果一个人的人品被否定,任何一个单位都不可能接受你。这位同学找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是很好的,但是她选择的方式和方法是绝对错误的。谎言早晚都会被揭穿,最终的结果是,从此你失去了进入这家单位的所有机会。
【学生态度】
待遇不重要更看重经验
来找见习工作的北理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一学生张蔚告诉记者,由于下个学年马上要正式开始找工作了,所以趁这个假期取得一个拿得出手的实习经验非常重要。目前,她的同学除了要读博和出国的以外,几乎都开始着手找实习单位。但是和正式求职相比,实习岗位招收的岗位和渠道要少很多。
和正式找工作不同,实习期间的待遇几乎不被学生们看重,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时间是否灵活,“对于研究生来说,学习毕竟是最重要的,如果时间冲突的话,即使再好的实习机会我也只能忍痛割爱。”
另外就是希望可以去知名的单位实习。一些单位也以表现优秀能正式就职作为吸引实习生的条件,但是张蔚认为,实习也许会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该企业,还不如到大牌的企业实习,即使最后不能留下,这样的实践经验也能得到其他所有企业的认可。在去年的见习活动中,北理工就有几名学生拒绝了最后留在世界500强企业的机会。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