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考信息 > 就业 > 正文

实习难和就业难恶性循环

作者:漫 风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扬子晚报网

临近毕业的学长们在为找工作难发愁,而像我这样离毕业还有一段时间的人,这个假期也在为一件难度不亚于找工作的事发愁,就是找实习单位。

我们一般从期末考试前就开始着手寻找实习单位了,先是做简历,然后投给专业对口的单位。这段时间,往往是考试的压力和简历被拒的挫折感相伴相随。一边复习,一边操心着实习的去向,这就是我们期末的状态。

这次放暑假前,我还是依照惯例海投简历。一星期过后,无一回复。接着便降低了要求,放眼相关专业。新闻采编不行,咱就去广告呗;广告不行,咱就搞发行呗,可还是颗粒无收。

对于这样的结果,我虽然感到沮丧,但也有心理准备。大一的寒假,我满怀憧憬去了一家报社,还天真地准备了一大套毛遂自荐的说辞,可连报社大门都没进去——被保安叔叔拦截了。之后,致电报社人事部门,人家根本就没耐心听我做自我介绍,直截了当地宣布不接收实习生。

大一暑假,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实习机会,去家乡的电视台实习一个月,但这是靠父母托关系找人才得到的机会。不过实习之后我觉得父母搭进去的人情还是很值的,因为这一个月确实受益匪浅。

大二上学期,我一直都在为寒假去一个培训机构做助教的实习机会奋斗着,海选,面试,培训,再面试……虽然辛苦,但最终还是赢得了这次机会。

大二暑假,是学校要求的暑期实习,两个学分。这次实习,也让同学们早早体会了人间冷暖。人脉强大的,在放假前两个月,就已经找到了令人眼红的实习单位;没关系没人脉的,就只能靠自己拼一把了。我的一个好友一放假就踏上了去上海的征程,先找了一间地下室住下,然后跑了N个广告公司,结果却是屡战屡败。

每次假期实习,都是困难重重。假期里,同学们之间发的短信也多是关于实习的,“找到了么?”“还没!”是最常见的问答。

我们之所以这么热衷于实习,说到底还是因为巨大的就业压力,谁都知道,大学期间有一定的实习经历会使自己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每年的优秀毕业生交流会上,师兄师姐们都会语重心长地说:师弟师妹们呀,一定要多实习,多实践!每年刚进校的新生,在开学典礼上都会听到这样的话:学好书本的同时,一定要多实践!

人人都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可问题是,用人单位喜欢要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却不愿提供实习岗位;学校、老师积极鼓励学生去实习并把实习纳入了学分考核,但在学生寻找实习单位时却又表示爱莫能助。

一个同学跟我抱怨说,自己的老师整天讲他的学生由于出色的实习经历在求职中打败了研究生,可他请老师帮忙推荐一下自己时,老师却犯了难:“现在的实习不好找啊!”

于是,实习难和就业难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我们就在这个恶性循环中苦苦挣扎。

对于用人单位,我们无法指责,人家遵循的是市场规律。但是,对于学校,我们还是想发发牢骚。学校既然把实习也当成教学环节,计算学分,就应该负起责任来,主动帮助我们寻找实习单位,在实习过程中随时给予我们指导。可现在的情况是,学生找实习完全靠自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校只是提供一份介绍信而已。我们实习期间学校也是不闻不问,就像放羊一样。听说,现在的职业院校都有学生的实习基地,可我们这些综合性大学的本科生,年年都要为实习犯愁。

记得曾经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篇报道说,上海市一位人大代表建议立法保障大学生的实习权,我真希望,这个建议能够被采纳,让我们再也不用为找一个实习机会而东奔西走了。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