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考信息 > 就业 > 正文

农林行业急需会动手能吃苦的毕业生

作者:杨晨光 发布时间:2015-09-07 来源: 扬子晚报网

双眼被蒙,仅凭双手摸,短短几分钟,就能辨别出30多种动物毛皮,凭借这一手“绝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学生刘微获得了全国总工会举办的“全国劳动榜样”候选人提名。今年,刘微硕士毕业,留校担任了毛皮实验室实验员。“大学期间,学院组织了标本室实习以及野外实习,让我对动物毛皮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也全部用在学习毛皮鉴别上,大三时,我就能认出1700余种动物毛皮了。”刘微对记者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像刘微这样农林高校相关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部门,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极高,许多学生一出校门即要独立从事各种生产技术管理,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农林高校在实践教学这一环节进行改革的力度较大,但是,在实习内容、实习形式以及实习单位选择等环节依然存在一些薄弱之处。

以生产实际需要为导向设置教学环节

“虎子、虎子……”随着叫声,一只500多斤的东北虎抬头慢慢站起来,冲着刘丹摇摇头,然后纵身一跃,蹿上了刘丹驾驶的吉普车车顶,用舌头慢慢舔着车窗的玻璃,然后把粗大的尾巴垂到车头前。

“我是东北林业大学动物保护专业毕业的,还没从学校毕业,我就到饲养场跟着饲养员一起干活了。那会学生实习机会其实没有现在的学生多,只有毕业前的20多天实习,但是实习内容很丰富,从喂养、看病到动物交配、生育,我都会参与。”如今,已是黑龙江东北虎林园高级畜牧师、总工程师的刘丹对当年大学的毕业实习印象颇深。

现在的东北虎林园已经成为多所高校的课外实践教学基地,也曾带过学生实习的刘丹表示:“有些学校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经常是组织一大批学生,一年只来一到两次,主要是听听报告、上个大课、泛泛了解一下基本情况。学动物保护、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要真正在工作中上手,需要较长的实习周期去深入了解。”

和刘丹有同感的是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森林调查队队长李海峰。作为全国最大的高等教育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帽儿山实验林场每年接待实践教学、教学实习的学生达5万人次以上。李海峰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师在中间讲,周围围着几个认真听的学生,但更多的学生在一旁做着自己的事情,呆个几天就走了。“这样的实习浮于表面,实习的效果难以体现。”

“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必须改变以课程需要为导向、以学校为中心的传统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要以生产实际需要为导向,以行业为中心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副院长肖向红这样说。

记者从该学院了解到,学院把动物保护专业学生的实习地点放在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学生除了系统学习课程大纲要求的动物饲养、繁殖、管理等实践内容外,还学习动物捕捉、驯化、运输、动物园保护教育等专业对口岗位相关职业技能,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原有的几门实习课程则被整合成一门综合大实习,相应延长实习时间,实践教学学时占比由原来的35%上升到55%,还特聘近30名来自国家野生动物管理部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园等单位的科研人员为实践教学兼职教师。

改革的效果很明显。改革前,学生更多关注理论课成绩,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实习机会较少,参与课外实践、实验项目占比不足50%;改革后,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重视动手能力培养,组织实施校院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达50余个,参与课外实践、实验项目占比达70%.

依托野外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素质

“农林行业比较艰苦,因此,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更高。而现在有些毕业生特别缺乏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人事工作负责人曹玉峰说。

“我们植物园是多所高校实践教学的基地,但是除了学校组织外,我很少看到主动到植物园实习实践的学生,其实好几所高校离我们植物园走路过来不过十几分钟。有的学校老师会带着学生一起到植物园认植物,经常有学生在太阳底下站一会感觉就受不了了,跑到阴凉的地方躲着,怕晒!今后怎么能到农林基层单位工作呢?”曹玉峰很感慨。

东北林大帽儿山实验林场副场长杨文化也告诉记者,经常发现来林场实习的学生体力很差,在外边呆的时间长了感觉都快晕倒了,上山实习经常走不动,吃不了苦。

让杨文化印象颇深的是,曾经有几个研究生在实习的时候,每天翻山越岭到位于大山深处的实验站去做实验,实验站离基地有20多公里,几个人往来就靠骑车或步行,开始很累,他们咬牙坚持。后来毕业时都主动要求到实验站工作,因为他们觉得,在这里能体现人生价值。杨文化说:“由此可以看出,在野外实习中磨炼意志、锻炼品格也是农林行业人才培养的有效环节。”

东北林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边少伟毕业实习时去了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担任兽医,每天要走8公里巡园。他记得很清楚,开始时走完一趟已经累得不行了,更别提处理动物的病情了。实习一个多月后,边少伟对工作已经得心应手了,不仅能够熟练地饲养大熊猫、参与母虎的生育、解剖狼等大型动物,每天的工作量也非常饱满。“野外实习让我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并且主动地去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

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吴文良说:“我们发现,到农村、农场等基层一线艰苦环境实习过的学生,在实践中既增长了才干,又增强了服务”三农“的感情,不少学生直接与当地签约,毕业时选择投身基层农业岗位。”

让学生实习成为校企共赢的事情

“每到学生生产实习的时候,也是我们最头疼的时候。”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森林工程系主任薛伟说,“每年3月大三学生要进行两周的校外生产实习,我们提前半年就开始寻找实习单位,到处拉关系、托人情,最后找到的实习单位都是看在个人关系或者感情上,没有一个单位是主动愿意接收学生的。”

为什么找实习单位这么难?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处长王逄瑚分析说:“很多单位把接收实习学生当成一件‘麻烦事',实习学生去了以后,单位要花时间派人接待,既影响单位正常的生产工作,又不能带来效益,尤其农林专业学生,有的实习还带有一定危险性,单位就更不愿意接收了。”

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有关负责人坦言,如果不是和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单位一般不会接收学生实习,因为学生来了以后帮不上单位的忙,还会增加负担。

怎样既保证学生实习又能为企业带来实惠呢?吉林农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刘文丛告诉记者,该校食品工程学院联合省内外数十家农产品加工企事业单位,成立了校企联合办学董事会,目前学院20多个校外实践基地中70%为董事会单位。这些企业不仅为实习学生提供免费食宿,有的还发放补助,选派技术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满足了人才培养方案对实习质量的要求,同时,学院也为董事单位输送大批优秀毕业生,一批教师先后深入企业,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使校企双方实现了双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探索。今年7月,该校农学院实施了暑期教学实习新形式——“顶岗实习”,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07级30多名学生,在甘肃东方种业公司“工作”了一个月。参加顶岗实习的这些学生吃住在公司,每天工作8个小时,被安排在多个农场里,在公司技术员的带领下,对番茄、黄瓜、茄子、辣椒以及向日葵等多种作物进行授粉、去雄、去杂和管理等多项工作。

甘肃东方种业公司副总经理马乐邦说:“顶岗实习是互惠互利的好事,7月份是种子企业最繁忙的时候,特别需要像大学生这样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临时员工,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的这种实习,企业非常欢迎。”

点评】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实践教学

东北林业大学副校长 吴国春——

无论校内实习安排得多么丰富,对农林专业学生的培养来说,校外实习环节都是不能缺少的,而校外实习又需要社会的支持。一方面,高校要力所能及地采取为企业输送人才、帮企业培训员工、和企业建立科研合作关系等方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接纳学生校外实习,实现互利共赢。另一方面则是高校力所不能及的,对于农林这样的艰苦行业,实习内容多,和专业结合紧密,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在教学经费支持上有一些特殊政策,对接纳学生实习的企业单位等,国家应该在税收、银行贷款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让学生实习更顺畅。

编辑:陈路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