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各类大学生招聘会一场接着一场地热闹开着。记者采访发现,随着物价的普遍上涨,今年大学生就业薪酬预期也“水涨船高”。
“现在物价涨得厉害,工资要是太低的话肯定不行。”一身职业装打扮的严林飞是江苏大学外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已经两次到南京参加面试的她深有感触。小严告诉记者,去面试的路费、餐费加上新置办的服装等等,她已花去了将近600元。南京两家企业虽说对她印象都不错,但是仅1000多元的月薪让她顾虑重重。她说,虽然自己是学文科的,工作相对难找一些,对工资也不敢有太高的期望,但是,在房价、物价高涨的现实条件下,同学们合计过,即使在二线城市,月薪最低也要在2000元左右才能过上“温饱”生活。
近日在江苏大学2011届毕业生系列综合性供需洽谈会现场,记者随机采访了包括汽车、机械、医药、电子等近10个专业、不同性别的20余名求职大学生,发现了一个共同现象:受当前物价上涨的影响,今年大学生就业的薪酬预期也随之调高。
与此同时,为了降低物价高企下的生活成本,兼顾未来为父母养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倾向于在“家门口”就业。“要是跑到一个离家太远的地方去工作,不仅要吃饱肚子,还要考虑租房、买房,而爸妈养我这个儿子也是白养了。”江大京江学院自动化07级学生樊晓晨的一句玩笑话,反映了不少“独生子女”大学生就业的一种现实想法。他告诉记者,作为苏州人,他首先会考虑回苏州工作,不会选择到沪宁线以外的企业去。与小樊同乡的大四学生吴昊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说,在薪酬方面,考虑到物价上涨的因素,当然希望工资能够更高一些。但是,当前就业竞争还是非常激烈,较高的起薪也只是“敢想不敢说”,所以觉得在“家门口”工作“性价比”高。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