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内专业频遭“警告”校园外企业求贤若渴
计算机专业亟待提高“实战能力”
一方面,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求贤若渴。日前在宁召开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研讨会上,高校、企业界人士一致认为:高校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前几日,由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北京出炉。报告显示,有10个本科专业因失业量较大、薪资较低,被列为‘红牌警告’专业,其中就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职高专专业中,与计算机相关的‘红牌’专业达到了3个。”微软大中华区教育合作总监汤伟说。
与此成鲜明对照的是,专业职介网站“前程无忧”最新统计,上半年热门行业中职位需求量居前位的就有IT行业尤其是服务外包业。来自南京市商务局的信息也表明,南京作为服务外包全国示范城市,急需引进大量人才:至去年底,南京有服务外包从业人员14.9万人,当年新增从业人员3.3万人,然而仅今年一季度,就增加了1.1万人。
既然企业求贤若渴,为何计算机专业依旧被亮红牌?究其原因,在于供求的不能对接。“现存的国内大学教育体制,无法培养出与离岸外包产业需求密切契合的技能型人才。我们的一项调查表明,软件专业本科生半年后的离职率为26%,工作与专业对口率约为50%。”汤伟说。
江苏微软技术中心是南京市的一家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据该中心副总经理李世保介绍,根据对企业需求的调研,毕业生应具有四项能力,即理论基础、软件实战能力、软件流程规范和职业素养。“现在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很扎实,但实战能力很差。就拿做服务外包项目来说,经常是数百人、数千人甚至上万人同时做一个项目,团队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很重要。某高校的一批学生到我们的基地实训,有个学员自己闷头做,结果做完后才发现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根本对接不上,只好从头再来。”李世保说。
目前,很多高校也已认识到了计算机专业的此种窘状。南京晓庄学院副院长刘维周说,该校目前已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展实训训练,但更深层次的改革还有待推进,“要实现服务外包产业跨越式发展,亟需突破人才培养模式。如课程设置上必须采取国际化、实用型的教育方针,改革创新的模式,建立全新的以离岸外包产业为主的教学内容。”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