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其华社长率“百名记者百县千校行”新闻行动小组走进扬中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1-24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连日来,随着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百名记者百县千校行”新闻行动正式启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省内外数十家媒体(网站)分别在显着条位进行报道。作为全国首家省级教育报刊总社隆重推出的“走、转、改”新闻行动,近期进展如何?17日中午,首批新闻行动小组在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孙其华社长的带领下前往扬中,本报记者随行采访。

  扬中是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率先通过了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水平评估。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扬中的教育工作者在思考什么?教师、学生们在想些什么,特别是地处农村基层学校的校长、教师们在做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首批新闻行动小组深入基层进行采访、调研。

  走基层,接“地气”,是本次新闻行动的首要任务。17日下午四点多,正是扬中市外国语中学活动课时间,1000多名学生正在操场参加各种活动……据介绍,这是该校的课程超市活动时间。为深入推进小学素质教育,扬中市围绕课程建设,在全省率先创新推出了小学“课程超市”,以增强课程的交互性与可选择性。自2006年正式启动以来,该项改革已普及至所有小学,在全市建立了300多个课程基地,从今年起在中学阶段推广。记者们兴致勃勃地与学生、老师交谈,并和在场的外籍老师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流。随后,教育局在学校召开座谈会,介绍扬中市教育局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情况。

孙其华社长参观扬中外校校课程超市:听古筝、看泥工

孙其华社长在扬中外校和学生们亲切交谈

  11月8日清晨,记者们兵分三路采访、调研。第一组成员经过半小时路途颠簸,赶到扬中最偏远的永胜镇中心小学调研,并先后在永胜、兴隆、长旺等三镇中心小学及附属幼儿园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学校课堂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其他两组记者则分别在城郊结合部的学校及市区学校采访。记者看到,所到之处,教育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色明显:兴隆中心小学的环境特色,长旺中心小学的科普特色,永胜中心小学的英语教学特色已经初具规模;省扬中高中的学生社团建设、市一中的体教结合、新坝中心小学打造书画校园、丰裕中心小学民间艺术进课堂、文化新村幼儿园的混龄班教学等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建的扬中市外国语小学的课程改革、联合中心小学的诗歌教学等令人赞叹……通过实施课程改革,扬中全市已经形成“校校有特色,校园基本生态化”的良好态势。

  到一线,“抓活鱼”,是本次新闻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短短两天,记者们走访了13所学校,召开了11个座谈会,走访学生、教师上百名。同时采访了当地教育局负责人、校长(园长),就教育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的问题、难点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欣喜地看到,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扬中人以他们特有的智慧和实干、巧干,创造出富有活力的机制和方法:组织全体校长、教师到北师大培训,让“头脑风暴”激荡陈旧观念;推进城乡教师流动,使农村教师安居乐业;经过竞聘上岗后的校长们,个个精神抖擞,为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一个充满活力的扬中教育正在显现。 18日晚返宁前,一篇关于“活力扬中”典型报道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访民情,聚焦普通教师和学生,是本次新闻行动的一大特点。扬中教育崛起的经验典型,给记者以启示,一线教师的辛勤奉献精神感动着大家。记者们在采访中收获了大量鲜活新闻,听到了一线教师的肺腑之言,并对“老师、学生们关心什么样的教育新闻”“怎样才能办出师生们喜欢的报刊”等做了调研。每位记者亦各自形成了一篇采访报道的思路。一些年轻记者感触更深:作为首批“百名记者百县千校行”成员,虽然过去经常出差采访,但很少像今天这样真正走进基层,走近普通教师和学生,与师生同在食堂就餐,到教室听课,拜老师、校长为师……他们深有体会地说,到学校倾听师生心声、体验校园生活,这样的新闻活动意义深远!

  近两日来,第二批、第三批“百名记者百县千校行”记者队伍已出发。从即日起,本报开辟专栏,陆续推出本次新闻行动的有关报道和见闻。

责任编辑:中江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