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执教感悟 > 正文

语文课的“尴尬”

作者:方彬 发布时间:2015-10-2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今天听了一节语文课,二年级的《识字6》。这是苏教版教材独创的文体形式,是一组相关联的词语,形成词串,从整体入手,也是一篇韵文。这样的识字专项教学,我归纳了两个特点,一是识字量特别大,而且多是字形较复杂的汉字。二是有关主题意义的教学,每组韵文都内含一个文化主题,需要老师进行二次开发。

今天执教老师非常年轻,工作第一年,看她在课堂上优雅自信的表现,让我不禁喜欢上这个90后的女老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热闹有趣的师生互动,让整个课堂显得充满生机与活力。除了欣赏,对这节课的设计,我有自己的理解。

【专业性】

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这些学科好似都有其明显的专业特征,数学研究“计算、图形、统计”等问题,英语学习“English单词、句型、短文”,科学探究“天文、地理、生物、物理”知识,音体美学科,同样具有其专业的特征。似乎只有“语文课”,可以包罗万象,因此常常坐在语文课堂里,听着听着,仿佛出现幻觉,感觉听的是科学课、音乐课。

今天的这节课,就让我再一次产生这样的幻觉,感觉像是“野生动物知识课”,一节课以“图片+文字”的形式介绍了12种野生动物,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每一个动物都是“匆匆来、匆匆去”,别说孩子们,坐在后排听课的我,还没看清什么内容,也来不及思考,就翻篇了。整节课的设计,缺少语文味,缺少对文本的专业性的解读。

今天的课堂用时,我做了简单统计。第一环节,认识汉字读音。4分钟时间,以“同桌互读”、“有拼音读”、“无拼音读”的方式展开,即将完成这一环节时,有一个男生站起来把“麋鹿”读错了音,因为需要进入下一环节,老师直接纠正后,便结束这一环节。究竟有多少学生真正掌握这些字音,老师不去关注了。第二环节,就是长达29分钟的“图片展”和“现场解说”,同期进行“师生互动”。互动过程,以“练习说话”为主,可惜过程随意性太大,没有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和有序表达,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与多方交流,只能“蜻蜓点水”般掠过。第三环节,认识汉字字形。6分钟时间,以“辨析形近字”为主要方式。第四环节,练习写字。仅仅留下1分钟时间给孩子写字,既缺少“读帖”的过程,也缺少学生发现与纠正的过程。

引导学生关注“韵脚”,感受“形声字”、“象形字”的构字方式,这一环节略显生硬,纯粹的语文汉字规律,给予二年级学生,是否符合他的识字需要与识字能力。

【生成性】

只要是课堂,必需关注生成性资源。语文课尤其重要,老师的倾听力非常重要,能否捕捉到生成的资源,往往会让课堂出现“别有洞天”的一番奇景。

生成点一:老师教学“袋”,出示“带”与“袋”,以比较识字来促进学生的记忆。这时一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觉得“代”与“袋”比较,更便于记忆。”另一学生说:“待,也可以比较。”老师只是点头称赞而已,并未抓住这一现成生成的资源,继续比较。从汉字比较,“代”与“袋”更具有相似性,“带”、“待”,都是同音字。这一组放在一起,正是可以辨析字形、字义的好时机,是识字教学的深入。

生成点二:老师出示一张图,近处是大象饮水,远处是斑马吃草。问:“你喜欢哪一种动物?”离老师最近的男生举起手:“我不喜欢大象……”孩子话没说完,老师紧跟着说:“那你说说斑马吧?”那男生说:“我也不喜欢斑马。”老师一愣,我猜想老师把“不喜欢你举手干嘛”这句话咽了下去,说:“呆会儿再请你说吧。”那男生站着,显得急于辩解什么,可是老师摆摆手,再次示意他坐下。男生很不情愿地坐了下去。我猜想他一定有话要说,或许想说说“为什么不喜欢”,或许想说说“他喜欢的动物”,总之,因为没按预设的程序,老师就只能把这一段生成的“精彩”割舍了。

语文课,时常会陷入这样的“尴尬”,这种尴尬不仅表现在对“语文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上,还表现在对每一教材的解读上,对每一班学生的解读上。我们都需要努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6》

(作者单位:淮安市实验小学)

编辑:李月昭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