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执教感悟 > 正文

首期江苏省“诗歌教学研修班”结业

——记首期“诗歌教学研修班”

作者:寇锦荟 发布时间:2017-07-1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不觉之间短短数日的首期“诗歌教学研修班”活动迎来了结业式,回顾起来,头脑中首先浮出了元代诗人王举之的这句诗“秀出乾坤,功在诗书”,就贸然引用之,以表此行之感慨。

  第一篇章

    徜徉灵动诗海,课堂焕发光彩

  在此次培训中,最回味无穷的莫过于一堂堂或童趣或古韵的诗歌观摩课了。由任小霞带来的童诗活动课《路上捡首诗》开启此次诗歌之旅,任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行走在路上,一条条形态各异的路在孩子们眼中幻化出别样姿态,此时顿觉原来诗并不遥远,而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如此深入浅出,如涓涓细流、绵绵清风,浸润着孩子们的世界,也感染着现场每一个聆听者。与会老师深切体会到,真正一首有意蕴的儿童诗,便是这样能够有奇妙的想象、无限广阔的延伸、朴实却温暖的字句。直到课堂接近尾声,孩子们依然不愿结束,仿佛脚下生出的这条小路已经绵延至远方,每个人踏诗而行,乘着风的翅膀飞翔。

  青年教师顾静飞所带来的《风中的精灵》,如林中黄鹂飘然至课堂,带给会场一阵清新,孩子们在这充盈着童趣的风中,变回森林里萦绕在枝叶间的精灵,原来风是这样的灵巧,这样的调皮,它不再是转瞬即逝的一股气流,而是你我如影随形的朋友,你听,它正躲在你耳边咯咯咯笑呢!

  臧明艳老师带来了宋词赏析诵读课《最是难忘如梦令》,臧老师身着婉约淡雅的汉服,霎时将课堂带回到那个词韵悠悠的宋朝。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整节课一改以往古诗词课堂的严肃感,一股跳跃的趣味荡漾开来,孩子们惊叹,原来这宋词也能这么有意思。臧老师以词牌名“如梦令”为主线,串联起一首首或悠扬或感伤的宋词,词中深刻的意味清清浅浅流淌进孩子的心间。

  咦?教室里怎么飘来一阵阵歌声?原来是管晓成老师的读诗识人课《唐代诗人你不知道的事》,管老师每次都以猜谜的方式引出一位诗人,颇有中国诗词大会擂主PK时的模样,这可把孩子新奇坏了,个个都想争当唐诗小达人!如果你以为到这里就为止了,那就太小瞧管老师了,且耐心往下看--诗人猜中了,自然会有诗,不过这诗是在一段段悠扬动听的乐曲声中流传出的。大家情不自禁合着音乐唱了起来,真是欢乐许多!

  在课堂内容结束之后,管老师做了一个简短的讲座《“童年遇见诗”文化课程的建构》,新颖的理念和丰富的方法都给与会老师带来很多思考,正如管老师所说,写诗是让儿童多一种生活方式,让孩子们明白“语文也是很好玩的”。

  炎炎夏日最是让人烦忧,可是丁云老师的课上却是另一番滋味,是《夏天的滋味》。丁老师寓教于乐,带领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诗歌创作,一首首充满童趣的小诗跃然纸上,还得得益于这“复方诗歌灵颗粒”!对,你没有听错,这其中的成分也是很独特的:想象奇特、情感真挚、语言简洁。一节课结束,孩子们收获颇丰!

  费菊媛老师带来的是一堂别出心裁的童诗赏析课《情到深处自成诗》,开始便是用RAP说唱形式重新演绎一首首唐诗,一下子就点燃了整个会场!接下来,费老师展示了传统吟诵,多才多艺让人赞叹。而在费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通过更独特的视角解读一首首童诗,或者用描绘画面的方法来体会诗中情感,不仅如此,费老师还在表演诗歌剧的环节以小组合作形式,将整堂课推向高潮,让所有人久久回味。

  杨健老师的童诗创作课仿佛彩虹误闯进来,满屏都是瑰丽的色彩,原来主题是《一种颜色一首诗》。杨老师首先以一曲《说唱脸谱》让孩子们明白颜色和人物性格之间的联系,随即在诗和色彩的交互中,孩子们不断深入探究其中千丝万缕的关联,最后出示意大利诗人罗大里的诗歌《一行有一行的颜色》(任溶溶/译),创作也接近尾声,这堂课也如这斑斓的色彩一般,闪烁着童年难忘的光芒。

  在八堂趣味盎然的童诗赏析与创作课展示中,曹丽芳老师压轴出场,曹老师温婉大方,结合主题《每一棵树都是一首诗》让人在炎炎夏日也有一隅清凉柔和。此时的树已不简简单单站立于大自然,更是留存于诗里情间,自然而然的引导中诗从孩子们奇妙的想象世界跳跃到大家眼前,难怪有孩子会说:“咦,那棵树怎么和别人不一样,结的是铃铛,哦,原来是棵圣诞树!”多可爱的诗句,多美好的童心!

  第二篇章

    且听大家之言,浸润你我心田

  在此次活动中,除了一堂堂精妙绝伦的课堂展示,还有专家学者的精湛讲座,令人受益匪浅。

  首先由来自南通大学的王志清教授开讲《唐诗十家精讲》。王教授从凝聚心血的著作引出唐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尤其在出示《红楼梦(四十八回)》后,让神秘的诗词世界瞬间明朗起来。

  正当大家还在回味唐诗的韵味时,一个新颖的标题出现在大屏幕上:再审“宋词剽窃唐诗”案,一位满头银发目光炯炯的老者健步进场,这就是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振振。钟教授娓娓道来这其中奥秘,原来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句是由词人借鉴唐诗而来,而看似简单的引用却考验着词人拿捏之功力,闻之不觉赞叹,为名句,也为作者,更是为钟教授幽默而深刻的讲述。

 江苏师范大学李昌集教授带来了《古典诗词吟诵》,千回百转、悠扬动听的吟诵调把所有人都带回了那个遥远而静谧的诗词世界。聆听大家学者不同区域的吟诵,李教授亲身示范来自自己家乡扬州的吟诵调,让老师们顿时兴趣大增,不禁跟着一起吟诵起来。李教授又为大家仔细讲解了其中一些原则、形式、要素和特征,使大家能更为深入的了解传统吟诵,也被这其中无穷的魅力所深深吸引。最后,李教授和所有人一起吟诵起传统诗词,在意犹未尽的曲调中结束了精彩的讲座。

  来自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江锡铨教授为与会老师带来的是《百年新诗断想》,江教授系统讲述了百年新诗带来的五个启示,让大家对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知。无论是诗歌体式的丰富与完备,还是诗歌语言的变革与丰富,亦或是最后艰难而坚执的形式美学建设,都无疑是值得所有人静心思索和探寻的。

  讲座的收官之作是由江苏广电总台教育频道主播傅国所带来的,可谓一场视听盛宴,傅国温文尔雅、风度翩翩,言语之间一种深沉却飘然出世和婉转凄美的感觉占据心头,仿佛一切尘嚣都已远去,只有这天籁之音。他以洛尔迦、顾城、西西三位诗人为主题,带领大家一起领略诗歌在声音的重新演绎下所散发出的熠熠光辉。最后,傅国献上朗诵示范,一首《再别康桥》娓娓而来,眼前仿佛就是徐志摩流连于那康桥之上,着实感叹不已!

  第三篇章

    今迎童心诗人,梦回儿时记忆

  在活动结束前夕,著名诗人作家冯亦同、孙友田、巩孺萍来到我们中间,与我们共话那些童心里的诗篇。见面会由巩孺萍主持,首先是孙友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创作心得,他是语文课本中《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月光启蒙》的作者。每次一提到诗歌他就如一个孩子般纯真,眼神是那样的澄澈,无比激动的讲述着自己和诗歌的故事,创作的第一首诗歌《祖国,只要您的手一指》是一个年轻学子对祖国的拳拳之心,而投稿之后被编辑误以为是抄袭之作,在他的讲述中却是那样诙谐幽默。

  随即曹丽芳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动情朗诵文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孙友田十分欣慰和感动。在谈及《月光启蒙》这篇文章时,他分享了创作时的背景故事,此时的会场,安静柔和,把所有人都带入深深的回忆中,母亲是自己写诗的启蒙老师,那月光下一首首童谣、儿歌,寄托着母亲的深情,也寄托着幼时的梦想。

  接下来是冯亦同的分享时间,他是一个慈眉善目,总是笑意盈盈,让人感到十分亲切的学者。儒雅安静的他就是2014年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时朗诵的诗歌《和平宣言》的作者,犹记得当时那掷地有声的字句,是华夏儿女对和平的呼唤,也是眼前这位话语不多的老者对南京、对祖国的殷殷期盼。冯亦同也为与会老师和孩子们分享了创作背景,大家一齐朗诵《和平宣言》,让人不禁动容。

  同时冯亦同还提出他对朗诵这门艺术的特别关注,特地写了文章《朗读之桥》,由新桥实验小学万晓媛老师来朗读。这篇文章的创作也因为此前的新桥实小之行--“海峡两岸童诗研讨会”,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活动期间冯亦同无不赞叹到:今天的新桥就是明天的剑桥。表达了自己对新桥实小老师和学子们的殷切期盼,也获得了与会者的满堂掌声。新桥实小的孩子们对朗诵的热爱,让他联想到自己以前的剑桥行,完成这篇文章《朗读之桥》,而今也有幸拜读之。

  大家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都展示了自己的朗诵才能,曹丽芳老师朗诵了食指(本名:郭路生)的《相信未来》。而巩孺萍老师一袭旗袍、挽起发髻,高雅却不失亲切,在见面会结束时朗诵了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掌声经久不息。

  期间在巩孺萍老师的主持下,孙友田和冯亦同还听了两个小朋友原创的童诗,并为他们提出了鼓励和赞许,希望孩子们能保留这份童心,勇于表达自己的心声。

  第四篇章

    演出妙趣横生,话别意犹未尽

  不觉之间,五天的活动悄然迎来告别演出,有费菊媛老师和孩子们合作的诗词PK赛,“蝶恋花”小队和“虞美人”小队都派出了实力不凡的选手,比赛一时间难分高下。

  两段相声表演让人忍俊不禁!不能不提的还有女孩子的武术表演,那一招一式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啊!当然也少不了动听的歌曲演唱、或曼妙或动感的舞蹈,不能缺少的诗歌朗诵为整场演出画上圆满句号。孩子们被评选上了不同的优秀学员,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喜悦回到了各自的城市。

  这次的研修班不仅有优秀教师的诗教课堂示范教学观摩及研讨,也有专家学者对传统诗词、现代诗歌、吟唱朗诵等方面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指导,可谓一场诗词的饕餮盛宴。活动主办方江苏教育诗歌联盟和江苏诗歌教育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悉心安排一切,尽心尽力为大家带来一场愉快的诗词之旅。

  非常幸之能够参与其中,满载而归,与诗为伴,继续前行。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寇锦荟)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